机器人敲响两千年前青铜句鑃,十五运会开幕式上演古今对话



机器人手臂庄重抬起,敲向青铜句鑃,一曲《彩云追月》旋律在会场荡开,这场跨越两千多年的共鸣,让十五运会开幕式瞬间充满历史纵深感。

十五运会开幕式上,一场跨越古今的科技与人文对话震撼上演。当现代机器人手臂庄重敲响两千多年前的青铜句鑃,悠扬的《彩云追月》旋律回荡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现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这套被敲响的青铜句鑃出土自广州西汉南越文王墓,制成于公元前129年,是南越国效仿中原乐府制度铸造的珍贵礼乐器。每件句鑃表面都刻有“文帝九年乐府工造”铭文,锁定了器物的制造年代和历史背景。


01 千年乐音的重鸣


青铜句鑃是一种先秦时期出现的青铜编列打击乐器,属于古代“八音”中的金类乐器。这套青铜句鑃保存完好、铸造精良,是目前所见体形最大、也是唯一的西汉时期青铜句鑃。


为何选择句鑃而非更为人熟知的编钟?南越王博物院副院长王维一解释,句鑃是吴越文化特有的青铜礼乐器,更符合十五运会举办地的地方文化;同时这套句鑃极为稀少,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


让两千年前的乐器重新“发声”并非易事。采音前,团队对文物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估,确保敲击不会对金属器物造成损伤。敲击工具用软布、皮垫仔细包裹,敲击的力度和位置都由经验丰富的古乐专家亲手操作。


十五运会开幕式音乐总设计舒楠回忆采集声音时的场景:“我当时半跪着,怀着虔诚之心颤抖着轻轻地敲,把青铜句鑃的音区都采集下来。千年前的声音可以在今天的运动会开幕式上出现,这是一个多么不可思议而骄傲的事情!”


02 机器人与古乐器的对话


开幕式上最令人惊叹的一幕,是现代机器人敲击古代青铜句鑃的创意。这个灵感来自舒楠的提议:“我们何不用机器人来敲击这千年句鑃,完成一场跨越两三千年的和鸣?”


这一想法让导演团队兴奋不已。总导演朗昆表示,机器人敲响青铜句鑃的声音,形成了跨越千年的“共鸣”。当灯光聚焦于三位庄重敲击的机器人时,有人感叹那景象宛如机器人与千载文明的直接对话。


《彩云追月》作为开场歌曲也别具深意。这首诞生和流传均根植于岭南文化土壤的乐曲,象征着圆满与和谐。音乐总设计舒楠解释:“《彩云追月》是广东音乐的代表,由机器人来敲加深了这种古今对话感。”


这场表演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科技与人文的完美融合。通过现代编曲,千年古音与当代旋律交织,成为岭南文化的有声名片。


03 文物活化的创新实践


十五运会开幕式上的这一创意,是文物活化利用的一次创新实践。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融入现代生活,展现了文物保护利用的新思路。


南越王墓的文物一直与体育有着不解之缘。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奖牌“金镶玉”、火炬上的祥云纹饰,以及2022年北京冬奥会奖牌的设计灵感,都源自南越王墓的玉文化。


此次青铜句鑃在开幕式上的成功展示,对于讲好文物故事、传承发展文物背后的岭南历史文化具有积极意义。王维一表示,相信大家会对这件文物、对岭南历史文化产生更多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同时,通过专业的收音设备和技术手段把青铜句鑃的声音记录下来、形成电子材料,对之后的文物研究也非常有帮助。这是一次古今文化的成功对接,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


青铜句鑃的乐声穿越两千年时空,在现代科技的助力下重鸣于体育盛典。当机器人手臂与古老乐器相遇,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仪式感十足的表演,更是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生动体现。


文物专家们四十多年的采音接力,与今天开幕式的成功演绎相映成趣。每一次敲击都是古今对话的契机,每一次共鸣都是文明传承的见证。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1

标签:历史   青铜   开幕式   古今   机器人   年前   南越   文物   彩云追月   千年   岭南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