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马尾区一施工现场,发现埋藏了百年的清朝炮弹

2025年10月18日,福州马尾区沿山东路改扩建项目的施工人员在董氏宗祠附近作业时,意外挖掘出一枚保存完好的清末炮弹。该炮弹弹体铅壳与弹头结构清晰,经文物专家初步鉴定,为1870年左右制造的德国克虏伯75毫米炮弹,距今已埋藏超过一个半世纪。这一发现为研究晚清洋务运动的军事现代化努力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证据。

董氏宗祠那地儿, 挖出来个炮弹, 位置对上了, 清军的弹药库以前就在那, 福建船政水师那套防御体系, 清末洋务运动那阵子, 海上列强的压力不是一般大, 清政府就搞那个“师夷长技”, 全方位买西方的装备, 德国克虏伯那种炮, 射程远, 威力大, 闽江口的炮台基本都配这个, 亭江, 魁岐, 长乐象屿这些要塞, 主力武器就是克虏伯炮, 这颗炮弹没用过, 在土里埋了这么久, 估计是弹药库废弃了, 战事一变, 东西就给忘了, 炮弹没打出去过, 保存得还挺完整, 一看就是当年的备战物资, 阴差阳错就埋地下了。

这线头一下就串起来了, 马尾这地方的变迁, 海防重镇, 东汉那会儿就有港口, 明代就是海防要点, 到了清末左宗棠沈葆桢都在那使劲发展, 福建船政1866年就建了, 国内第一家现代化的造船厂, 船政学堂也跟着起来, 邓世昌, 刘步蟾这些海军大牛人都是从那出来的, 1884年中法马江海战, 福建水师让法国人给打败了, 炮台反击打得可凶了, 史料里就记着克虏伯炮弹轰法国军舰, 这次挖出来的炮弹型号也对得上, 很可能就是那场海战的见证物之一。

技术上说, 克虏伯炮弹, 铅壳包着, 标准的膛线, 十九世纪欧洲军工那种精密劲儿, 清廷是引进了先进武器, 可没掌握住技术, 军备一直靠买, 核心零件自己造不出来, 甲午战争的时候补给就被人卡脖子, 这种“买比造强”的路子, 致命的短板也露出来了, 历史有点讽刺, 炮弹是德国买的, 可那时候福建船政都能自己造军舰了, “威远”“平远”这些都下水了, 可国力跟不上, 后续技术也追不动, 跟世界海军的差距越拉越大。

这种文物在马尾也不是第一次出土, 2012年琅岐镇就挖到过25厘米直径的克虏伯炮弹, 2008年长乐的渔民捞出来个疑似马江海战的弹体, 2020年还有市民捐了个六角形的威斯窝斯炮弹壳, 前膛炮的实物国内一直没见过, 这些零零散散的发现拼起来, 就是一部地下的军事史, 马尾近代是海防前沿, 布防很密集, 这新发现的炮弹没发射过, 保存得好, 对研究清末弹药怎么储存, 怎么防潮, 提供了新的样本。

炮弹现在让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收了, 等鉴定完了就会展出来, 它的意义不光是个文物, 还能帮我们读懂晚清的自强运动, 海防战略, 往大了看, 这东西就像一个古老帝国近代转型的缩影, 一边引进西方的技术, 一边又被自己的制度卡着, 没能真正实现“师夷长技以制夷”, 这一颗炮弹, 就跟个时间胶囊似的, 里面藏着民族危机, 求强求变的一段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6

标签:历史   马尾   福州   炮弹   清朝   施工现场   发现   海防   清末   福建   炮台   德国   海战   弹药库   洋务运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