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冬天最期待的,就是邻居老王家熬猪油的日子。厨房飘出的香气能绕着巷子转,等他捞出雪白的猪油,剩下的油渣更是宝贝 —— 我和小伙伴们围在门口,伸手抓一块塞进嘴里,咯嘣脆还带着甜,拌在热米饭里,一口下去全是幸福的味道。
前段时间在街上偶遇老王,他手里还拎着刚熬好的猪油,我忍不住问:“王叔,现在网上都说猪油堵血管,您怎么还吃啊?” 老王笑着晃了晃手里的勺子:“我吃了几十年猪油,身体硬朗得很。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哪能说丢就丢?”
这话让我琢磨了好久:到底猪油是不是真的像传言说的那么 “不健康”?现代人到底能不能吃?今天就把这事说清楚,既有童年的回忆,也有科学的道理,帮大家搞懂怎么吃猪油才安心。
一、猪油没那么 “坏”,但也不是 “万能补”
很多人一提到猪油就怕,觉得 “饱和脂肪高,吃了必堵血管”,其实没这么绝对。猪油的脂肪组成很复杂:42% 是饱和脂肪酸,45% 是单不饱和脂肪酸,13% 是多不饱和脂肪酸。和植物油比,饱和脂肪占比确实高,但对不同的人来说,影响也不一样。
对年轻人、活动量大的人来说,适量吃猪油能提供热量,还能帮助吸收脂溶性维生素(比如维生素 A、D),炒菜时加一点,香味能瞬间提上来。但对中老年人、心血管不好的人来说,饱和脂肪摄入多了,确实可能让血脂升高,增加血管负担。
之前认识一位 57 岁的王阿姨,爱吃东北菜,炒菜非猪油不用,每天都要放两大勺。去年体检,甘油三酯比正常值高了不少,医生让她控制油脂摄入。后来王阿姨改成猪油和植物油混合用,比如炒青菜放一点猪油提香,炖菜用植物油,慢慢血脂就稳定了。她说:“不是不能吃,是得会吃,不能像以前那样‘任性’放。”
所以说,猪油既不是 “毒油”,也不是 “神油”,关键看 “谁吃” 和 “吃多少”。
二、油渣再香,也别多吃
很多人熬猪油,最惦记的就是油渣。但要注意,油渣比猪油本身更 “危险”—— 熬猪油时温度高,油渣里可能产生多环芳烃、苯并芘这些潜在致癌物,熬得越久、颜色越深,含量就越高。
中医也说 “油脂厚腻,食过伤脾”,脾胃弱的人要是经常吃油渣,容易消化不良、腹胀、反酸。之前有个朋友,为了回味童年,一次吃了半碗油渣,结果晚上又吐又拉,去医院检查说是急性肠胃炎。
对高血压、高血脂的人来说,油渣更是要尽量避开。就算是健康人,也只能偶尔尝一小块,解解馋就行,千万别把它当零食天天吃。毕竟童年的味道珍贵,但身体健康更重要。
三、科学吃猪油,记住这 3 个关键
想吃猪油又怕不健康?其实只要掌握好方法,既能尝到香味,又能减少风险,这 3 个关键点一定要记牢:
1. 控制量:每天别超 15 克,差不多两小勺
成人健康人每天吃猪油,最多别超过 15 克(大概是普通勺子的两小勺),要是当天吃了猪油,其他油脂(比如五花肉、坚果)就要少吃,避免总脂肪摄入超标。王阿姨之前就是因为 “没数”,一次放太多,才导致血脂升高,后来控制了量,问题就解决了。
2. 巧搭配:和植物油混合用,比例更均衡
别只吃猪油,也别只吃植物油,最好的方式是 “混搭”。按照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 = 1:1:1 的比例来调配,比如用 1 份猪油搭配 2 份菜籽油或橄榄油,这样炒菜既香,脂肪酸摄入也更均衡,不会让饱和脂肪 “一家独大”。
3. 看人群:不同人吃法不一样,别盲目跟风
另外,还要注意膳食平衡,吃猪油的同时,多吃蔬菜、全谷物、优质蛋白(比如鱼、鸡蛋),别让猪油成为 “主角”,它只是调味的 “配角”。

老王现在还是会熬猪油,但每次只熬一小罐,炒菜时放一点点提香,搭配着植物油一起用,身体依旧硬朗。他说:“不是老东西不好,是现在人吃法变了,以前干活累,吃点猪油补能量,现在活动少了,就得控制量,跟着身体调整,才是真养生。”
其实饮食这件事,没有绝对的 “能吃” 或 “不能吃”,关键在 “适度” 和 “适合自己”。猪油承载着很多人的童年回忆,只要科学吃、合理吃,就能让这份香味继续留在餐桌上,还不影响健康。
免责声明:文章案例过程,图片都来自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果涉及案件版权或者人物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特别说明,文本不存在捏造事实。
更新时间:2025-10-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