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华外交官在秦咸阳宫遗址合影留念
国际在线陕西消息(记者 柳洪华):雨后初晴,秦咸阳宫遗址的夯土台基镀与远处的秦岭云海相互映照。昔日“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的磅礴气象,如今在断壁残垣间无声诉说。两千多年前,秦国以宏阔的“象天法地”思想,在此编织出世界最早的开放性大都市蓝图。
历史烟尘未曾湮灭其光芒,8月10日下午,一场“秦地最胜 无如咸阳——探索从公元前350年到2025年一座古城的发展史驻华外交官咸阳调研行”,正让这座古老城池的开放基因与治理智慧,穿越时空再度叩响世界。
驻华外交官参观文物
秦咸阳宫遗址博物馆是以秦咸阳宫遗址展示为中心、秦文化展示为辅助的遗址类博物馆。焕新开放的“大秦中枢、六合一统”陈列展览,共上展文物74件(组),均出土自秦咸阳城遗址,为观众揭秘咸阳宫的前世今生。
行走在秦都故地,驻华外交官们惊叹于先人对空间秩序与国家意志的完美融合。在恢弘的宫殿遗址群中,“见到秦砖,我很好奇2000多年前如何做的如此精致,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和象征。”马拉维驻华大使艾伦·钦泰扎感叹道,“登上遗址高台,更能感受到秦人的规划理念令人震撼。以天体布局对应人间秩序,这不仅是建筑智慧,更是在构建国家认同。除了国家的大主题,在博物馆里还了解到把石头作为乐器这样有趣的智慧。”
驻华外交官参观秦咸阳宫模型,了解宫殿建设特点
城市营造的精密设计,成为“大一统”精神最直观的物化表达,令驻华外交官们领略到秦人将抽象理念具象落地的非凡能力。
秦兵马俑的军阵森然,引发了驻华外交官对治理之道的深度探讨。密克罗尼西亚联邦驻华外交官约翰斯顿·亨特里克凝视着千人千面的陶俑,感慨道:“陶俑列阵很震撼,标准化生产背后,是强大的国家动员力与制度执行力,这是‘书同文、车同轨’伟大实践的根基。”
秦国通过严密的制度设计,将辽阔疆域整合为高效运行的有机整体。这种制度建构的磅礴魄力,至今仍为多民族大国治理提供着历史镜鉴。
驻华外交官在咸阳博物院合影留念
在咸阳博物院,从古朴雄浑的青铜礼器到记录律令的竹简木牍,从精巧的度量衡器到展现多元文化交融的艺术品,一件件秦汉文物,无声诉说着多元文化的包容与整合。
“秦的统一并非文化同质化的湮灭,而是以‘大一统’为容器,融汇了多元地域文明的精髓,最终锻造出中华文明坚韧的内核。比如通过出土的器物,能够了解秦朝时的开放交流。这种根植于基因的开拓精神、制度创新力和文化整合力,是理解当代中国的一把钥匙。”约旦驻华外交官马蒙·巴萨姆·哈桑·阿尔法基尔说。
哥伦比亚驻华大使塞尔希奥·卡夫雷拉认真观看咸阳博物院文物
当目光从地下军阵移向今日咸阳,古今交融的画卷徐徐展开。从“四方辐辏”的开放胸襟,到“一带一路”的合作新篇,咸阳所象征的融合之道,成为构建文化认同与自信的永恒源泉。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咸阳依托中欧班列开放通道,发挥毗邻杨凌上合组织农业基地优势,推进陕西自贸区咸阳协同创新区建设,不断扩大对外经贸合作。“咸阳屏”“咸阳果”“咸阳茶”等优势产品走出国门,在国际市场上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驻华外交官参观咸阳博物院
驻华外交官们离去时,咸阳宫遗址的夯土台基依旧沉默伫立。然而,历史在此刻已被重新激活——青铜马车上承载的“大一统”密码,不再是尘封的典籍注脚,而是通过驻华外交官的凝视与思索,转化为理解中国治理逻辑与文明韧性的世界语言。
当咸阳古城以千年智慧叩响时代之门,它所传递的不仅是历史的荣光,更是一个古老文明在开放融合中不断自我更新的永恒启示。
更新时间:2025-08-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