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吃播:中国人的“审丑”狂欢?

吃播这玩意儿,早就不是当年那种“大胃王”拼命塞食物的疯狂时代了。说白了,它现在更像是一种互联网上的“电子榨菜”——不求多惊艳,但求能陪着您度过那些孤独的深夜。


可偏偏,最近一波日韩吃播博主,靠着“寒酸”日常,硬是在中国火了。你说怪不怪?


1. 从大胃到陪伴

十年前,吃播还是“大胃王”的天下。木下佑香那种一顿干掉一百个汉堡的场面,看得人既震惊又心疼。如今呢?她退了,吃播却没死。


反而变得更“亲民”了。就像老话说的,“吃饭不香,看人吃香”。现在打开手机,到处都是普通人坐在桌前,安安静静吃一顿饭的视频。


有人笑说这是“赛博陪饭”,我倒觉得,这是现代人对抗孤独的一种方式。你一个人吃饭没意思?那就看别人吃,假装有人陪。


吃播不再只是“吃”,而是成了“陪伴单品”。

2. 日韩吃播:黑红出圈

日本的“米饭仙人”,一顿饭就一盘白饭配小菜,吃得那叫一个虔诚。韩国的王辉,夹起生拌肉就像演话剧,表情夸张到能拿奥斯卡。


你说他们在本国不红?可一搬到中国平台,立马火了。不是红,是“黑红”。


评论区简直成了大型吐槽现场:“这吃的啥啊?”“活着不好吗?”“余华看了都得沉默”。


中国网友一边嫌弃,一边看得起劲。这不是自虐是什么?


就像有人说的:“我们不是爱看他们吃得好,是爱看他们吃得惨。”

3. 文化输出与刻板印象

咱们中国人,饭桌上从不缺花样。八大菜系摆出来,能绕地球三圈。看到日韩那“清汤寡水”的餐桌,难免有种“我来拯救你”的冲动。


于是,麻辣烫、螺蛳粉、老干妈纷纷出征,成了“文化输出”的利器。可问题是,我们真的在输出吗?还是只是在强化彼此的刻板印象?


我们说日本人“只会吃米饭”,韩国人“什么都生吃”,人家看我们呢?大概就是“油多辣重不健康”。


食物本应是桥梁,却常常被我们当成武器。

4. 吃播背后的人性凝视

为什么我们爱看这些“寒酸”吃播?表面上是在看吃饭,实际上是在凝视另一种生活。


日本人的极简,韩国人的生猛,背后是他们对待食物的态度,甚至是对待生命的方式。而我们,一边吐槽,一边投射自己的焦虑和想象。


就像 ONHWA 优雅地吃生牛肝,很多人受不了,但她就是爱。你能说她不对吗?


吃播博主不只是在吃饭,他们是在表演一种“生活哲学”。而我们,是观众,也是评判者。


5. 争议不止,吃播不死

吃播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假吃、催吐、浪费食物……争议从来没停过。央视也曾点名批评,平台也整顿过。


可它依然活着,甚至活得更好。为什么?因为需求在。


现代人太孤独了,太需要陪伴了。哪怕只是屏幕里一个人安静吃饭,也能带来一丝温暖。


就像《孤独的美食家》里五郎说的:“吃饭是一件很私人的事,但也不全是。”


结语

食物会冷,人心却不会。


吃播再变,本质还是那点事:我们通过别人的餐桌,看见自己的生活。


日韩吃播的“寒酸”,或许恰恰照见了我们内心的某种空缺——不是缺吃的,是缺那份简单和专注。


下次再看“米饭仙人”干饭时,不妨问问自己:我们笑的是他,还是那个不会好好吃饭的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2

标签:美食   中国人   食物   寒酸   吃得   孤独   米饭   爱看   中国   黑红   日本人   仙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