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月4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举办首期“终南宣古·学术新声”考古成果集中发布会,公布了该院近年来多项考古研究成果,涵盖北魏、隋、唐、宋金等多个时期。
唐代新罗质子金泳墓——
2022年4月 - 6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雁塔区东姜村开展考古发掘,发现唐代新罗质子金泳墓。该墓北距唐长安城约2公里,虽被盗扰但出土较多遗物。
据墓志记载,金泳生于天宝六载(747年),贞元十年(794年)逝于长安,终年48岁。他以质子身份宿卫唐廷,两度出使新罗,兼任蕃长的经历,显示了质子群体在外交事务中的桥梁作用——他们凭借双重的政治、文化身份,协助唐廷维系宗藩秩序,后终老长安。
据项目负责人夏培朝介绍,这个墓的发现,是我国目前首次经过科学的考古发现的第一座新罗王族尤其是质子的墓葬。对研究唐代质子制度的内容,尤其是质子是否可以世袭,包括怎样世袭的情况填补了一个空白,也是为我们打开了一个了解唐代质子生活、婚姻、政治的窗口。
北魏孙定仁墓——
2023年4 - 8月,为配合机场高速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咸阳市泾阳县高庄镇马家堡村北发掘出北魏孙定仁墓。该墓坐北朝南,为带有长斜坡墓道的穹窿顶砖室墓,随葬品共164件(组),包括石墓志以及陶制俑群、鼓、碗等。志文显示,墓主孙定仁为北魏豳州刺史,参与过镇压河北、关陇起义,获赠骠骑大将军等职。
该墓继承了北魏洛阳时代高等级墓葬形制,陶俑制作方式也具北魏晚期典型风格,且处于北魏向西魏过渡关键阶段。
项目负责人王红英介绍到,北魏孙定仁墓是西安近年来周边发现的比较高等级的一个纪年纪名墓,文物很多,形制完备。为我们研究北魏末期的社会格局、政治、军事等都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周隋名将段文振家族墓——
周隋名将段文振家族墓,地处咸阳洪渎塬东南区域,地势北高南低,已发现段文振及其夫人、子辈、重孙等7座墓葬,下葬年代从隋大业八年(612年)至唐景云元年(710年),自南向北辈分递减、排列有序,均为南北向带天井的长斜坡墓道单室土洞墓,不过均遭严重盗扰。段文振墓带有5个天井,水平总长近60米,残留墓志、石门、陶俑等随葬器物,墓道两壁壁画保存较好。段文振仕于周隋,为当世名将,参与过多场重要战役,最终病逝于东征高丽途中。
该项目负责人朱瑛培告诉记者,根据《金石录》的明确记载,段文振碑是欧阳询书写的。墓道两边,主要是各类的军俑。在第一天井的上方是门楼图,接着是铸刀武士图,还包括莲花图。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它题材非常丰富,色彩保存非常鲜艳,为我们研究相关的艺术史和壁画绘画史提供了非常明确的材料。隋代的壁画在之前发现的非常少,那么隋代壁画墓以及隋代壁画的发现,为我们研究隋代的艺术,包括后期的隋唐艺术的进一步的发展的源流,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材料。
本次考古成果的集中发布,不仅展现了陕西近年来考古工作的丰硕成果,更为历史、考古、文化等领域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来源:西安网
更新时间:2025-09-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