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张家界市委的会议室上播放着央视《焦点访谈》的画面,然后下面的人全部一片寂静。
节目上播放的新闻内容是耗资24亿建造的大庸古城门可罗雀,居民们宁愿在在空旷的广场上遛狗带娃也不愿意进去参观。
更要命的是里面共有198间商铺,现在只有四五个在营业,貌似他们赚钱的项目就是停车场。
张家界的市委书记刘革安对着全部的领导人问了一个问题,四年累计亏损超过10个亿,原因到底是什么?
2016年张家界文旅局长欧兵波说了一句肥水不流外人田,于是省着点项目从3月份开始立项,6月就火速动工。
在他们的规划报告里说大庸古城j建成后年营收能达到5个亿,净利润由2个亿,还要打造一个全国文旅的新标杆。
现在走进2025年的大庸古城,风中摇晃着的是褪色的红灯笼。曾花费5个亿建的《遇见大庸》剧院,现在大门紧锁谁能想到这居然还是个项目。
据统计飞行影院平均一天的观众都不到15人。外面亮灯还是停车场的收费亭。
这算是落败了,根据古城的财务数据显示,他们在2021年就亏损了0.84个亿,之后就一直亏损,到了2024年亏损直接涨到了5.96个亿。
四年一共亏损10.8亿,这个古城公司的净资产也下降到负3个亿。
张家界旅游集团的董事长张坚持在媒体的镜头前承认是他们盲目跟风,在2016年的时候全国突然刮起了造古城的妖风。
张家界的领导们连可行性分析研究都没做完,就仓促拍板说我们也要建造一个古城。
原本计划是550天的工期还被拖成五年,古城的设计的方案甚至还是一边施工一边修改的,这其中还有更荒唐的事情不少,什么工人等图纸,古庸城同时建造啊。
这个古庸城距离大庸古城就10公里,还是花费了17个亿的建造的。
两个古城都是仿古建筑群,采用商业街+客栈的模式,一下子花费41额亿建造两个距离很相近的古城,结果还都变成了烂尾工程。
说明张家界的决策的就是集体的盲动。现在沉浸式的剧院是演一场亏一场,飞行影院的观影量半年只有2300人,好像领导管理的人终于醒过来了。
本来就不应该花费5个亿建一个单场限流349人的剧院,要知道一般这种剧院一场可容量是3000人,这不是自断生路是什么?现在好了吧,24亿都变成了240亩空荡没有生机的建筑群。
其实全国像是这样的案例还有,比如湖南常德的桃花源古镇,一年的游客量也是少得可怜,只有三四十万人,都不到5A级景区的正常水平的三分之一。
在网上也有网友吐槽,发避雷贴子说所有古镇都卖烤肠和义乌首饰,好像去的是一个全国连锁店。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搜集的数据显示,当代有51.3%游客认为古镇都有雷同,有38.5%的游客觉得没有任何特色,不会再来二次。
现在全国大约有2800多座古城或者古镇,但真正能被游客记住的都不到8个。
过度的商业化,还驱逐原住民,哪里还有什么文化底蕴可言?我也觉得这种现在的景区越来越相似了。
做的好的一些头部古镇在节假日的时候都被挤爆了,那种没什么特色的商业化严重的景区肯定就无人问津啦。
在央视新闻曝光的24个小时后张家界市委连夜召开会议。市委书记刘革安马上宣布开启司法重整程序,并且还列了一个三步走的方案。
一是招募战略投资人先把债务范围控制住,二是组建专业团队重塑行业的生态环境,三就是用改造升级来激活休克的资产。
但是说的轻巧,想要盘活起来难度可是难以想象的。福建商学院的教授孔旭红就说活态保护是古城的灵魂,也就是让本地人回到古城生活才是决定项目生死的关键。
现在留守在古城的员工说自己每天睁眼就是百万的债务,工作人员也开始清点古城的资产,这场学费高达24亿元的学习之路终究是结束了。
在古城的西北角荒草已经高到齐腰了,这个耗资17亿的孪生项目安静的在10公里外看着大庸古城,也算是在警示后来者吧。
张家界旅游集团总部的债务牌每天都在跳动,而在大峡谷的游客依然每天都蜂拥而至,两个一对比就知道自然的馈赠一直以来都不是人造景观的提款机。
信息来源于央视《焦点访谈》调查、张家界旅游集团年报、“掌上张家界”政府通报及澎湃新闻实地探访。
更新时间:2025-07-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