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阿姨今年刚退休,最近晚饭后总爱拿着手机看直播。一天,家里人突然发现饭桌上多出一堆陌生的瓶瓶罐罐,上面写着“五脏调理”“护肝排毒”“抗癌养生”。王阿姨还兴奋地说,自己刚买了新出的“神奇酵素”套餐,据说能排出体内“五十年垃圾”。
家人疑惑:这些保健品真的有效吗?能像广告说的那样“包治百病”?王阿姨却有点不耐烦,“都说现在科学厉害,不买不行”。几个月过去,王阿姨非但没觉得身体更好,反而肚子总是不舒服,血检还查出肝功能轻微异常。医生问清情况后只叹气:又是被虚假宣传忽悠了。
其实,像王阿姨这样的故事很多中老年人都经历过。各种“神药”广告满天飞,而真相远没有吹得那么神奇 。咱们到底该信谁?爸妈们的钱和健康,真的就这么没保障吗?今天,咱就和大家说清楚——被捧上天的5种保健品,究竟为何要格外警惕 。说不定你家里也正买着这些呢。
现代人对健康特别重视,广告商抓住焦虑,不断包装、炒作一批“灵丹妙药”。打开电视、刷刷短视频,类似“吃完就长寿”的噱头满天飞。但有的东西看着高级,吃着心安,其实效果极其有限,甚至有副作用。下面这5种,特别容易“中招”:
不少商家宣传酵素能“消食排毒”“减肥抗老”“调理肠胃” ,光听名字都自带科技感。可其实,酵素就是各种蛋白质,经过胃肠消化后成氨基酸,根本达不到广告里的“全身排毒”效果 。
国际营养学会的研究也明确指出:健康人根本不需要额外补酵素,靠均衡饮食就足够了。过量摄入“陌生酵素”产品,反倒可能扰乱肠道菌群,造成腹泻、腹痛等消化不良,甚至加重肝肾负担 。
有案例显示,不少消费者吃了网红“水果酵素”,连续腹泻一周,医院查下来就是消化系统被刺激了 。
花冤枉钱还影响身体,真没必要“跟风”!
鱼油含有Omega-3脂肪酸 ,长期被吹成“降三高、护心脑、预防中风”的健康必备。但哈佛大学等多项研究发现:普通健康人每天吃鱼油,并不能显著降低心梗、脑梗等心血管风险 ;高危慢病人群,如果已经按医嘱用药,额外补剂效果也很有限 ;吃多了甚至可能导致出血倾向,增加中老年人并发症风险 ,比如脑出血概率略有上升(约高出5%~10%) 。
而且鱼油经过提炼和保存很容易变质,质量不好“腥味刺鼻”,还可能混杂重金属污染 。
医生建议健康人群通过饮食“多吃鱼”更靠谱,除非特殊病人明确需要,单独买高价鱼油,完全是浪费钱。水飞蓟素原本被用作肝炎、肝纤维化等严重新老病 的辅助治疗,可能有一定 “修护肝细胞” 的作用,前提是得了特定肝病。但普通人用来日常保健,证据极不充分 ,反而长期、超量服用容易拉高肝酶指标,加重肝脏代谢压力 。
有研究显示,每年因乱服各种“保肝保健品”进医院的,有2万人左右(全国数据) 。肝脏没病,真不需要吃“补药”。
不少中老年人对蜂胶、蜂王浆之类的产品极感兴趣,觉得“天然无副作用”“什么病都能调”。广告更是卖得极狠,称能抗肿瘤、降糖降脂、抗衰老 。真相是,蜂胶没被证实能对付癌细胞,只是在实验室里有部分抗菌抗氧化作用 ;部分糖尿病患者期待蜂胶替代降糖药,结果出现过急性酮症酸中毒进医院的病例 ;蜂制品本身是高敏源,易致过敏、哮喘发作,尤其是体质特殊人群得多注意 。
权威指南反复提示:保健品再“纯天然”,功能也是被严重夸大了 ,别指望靠这种“老方子”包治百病。
冬虫夏草号称“百药之王”,动辄几千块一克的售价让多少人望而生畏 。可医学界一致认为,虫草在绝大多数普通人群中没有实证支持它能治病强身、耐寒抗衰、抗癌抗炎 。2019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报告称,市面上多种冬虫夏草制品(含胶囊、粉剂)检出重金属超标严重,有的砷含量高达安全限值3倍以上 。
长期服用,还可能造成肝肾负荷甚至中毒反应。至今,虫草没被列入推荐保健食品名录,更不是某些商家鼓吹的“救命神丹”,动了钱包还损健康 。
防不胜防的骗术跟中老年人的心理息息相关。
担心衰老、怕生病、照顾健康欲望强烈 ;子女不常在家,“健康焦虑”反反复复泛滥;有的老人参加推销活动其实是为了社交,现场情绪很容易被煽动。
再加上保健品市场缺乏统一监管,不良商家虚假宣传屡禁不止。网络骗术翻新,“直播送鸡蛋”“免费试吃”“专家远程连麦”全都来,一不留神钱就花出去了。
普通食品号称“保健”,保健品冒充药品的,更要小心。
权威法律规定,保健品绝对不能宣传“包治百病”或“能代替药物”的效果;产品成分、适用对象、禁忌症必须写明。
如果遇到“超范围夸大其词”的宣传,基本可判定为“割韭菜”骗局。
其实,咱和爸妈讲道理时,一定要落到细节,别简单地说“保健品没用”。下次他们还想买神药,试试这样做:有健康问题时,第一时间找医生,不做网络“云买家”。
日常养生要靠均衡饮食+规律作息+适度锻炼,维生素、矿物质优先食物里获取,没必要乱买瓶瓶罐罐。
教会父母分辨——“不是药、无法治病”的产品,都是噱头。告诉他们,广告说的治病、包治、永久有效这些词儿,全都是在诈骗钱财。
真遇产品难分真假,记住去医院咨询,大夫说OK再买。让他们相信,花钱买健康,更要买明白。
家有老人,遇到保健品新花样,不妨陪着聊几句,读完这篇文章也请转发给爸妈和身边亲戚。健康没有捷径,更离不开理性和科学每一条。
保健品不是灵药,乱吃容易耽误病情甚至出大事,有任何身体问题还是优先去正规医院面诊,由专业医生指导处理。
至于那些吹得天花乱坠的“神奇产品”,到底能不能达到说的效果——基本不靠谱,警惕为上。家人的健康,是全家人最大的“财富”,真要守护好!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
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4.《保健食品管理条例》
5.《中国消费者协会2023年保健品市场调查报告》
6.《Nature Reviews Disease Primers:Omega-3脂肪酸与心血管健康》
更新时间:2025-08-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