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万亿AI基建狂潮!英伟达单日暴跌,5大泡沫已经进入破裂倒计时

大家好,今天小墨这篇国际评论,主要来拆解美股 AI 热潮的真相:是技术革命的价值兑现,还是即将破裂的泡沫?

AI浪潮席卷全球资本市场,美股科技巨头股价屡创新高,英伟达、微软等企业市值一路飙升,但 “AI 泡沫” 的警告声也从未停歇。

从《金融时报》的专题讨论到 “大空头” 迈克尔・伯里的做空行动,从英格兰央行的风险预警到高盛的乐观表态,市场对 AI 板块的分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AI独有的泡沫

关于AI泡沫的核心争议集中在估值合理性上。不少投资者认为,AI 企业的股价已经脱离基本面,但数据显示这一判断可能过于片面。

高盛测算显示,当前美股隐含的长期股息增长率为8%,虽高于5%-6% 的历史均值,但远未达到 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期10%-12%的极端水平。

标普500指数当前市盈率在20-25倍之间,看似偏高但剔除大型科技股后市盈率反而更高,这一现象在全球主要股市普遍存在。

这背后是宏观经济环境的深层影响,美联储长期低利率政策催生了充裕的市场流动性,温和通胀环境又让拥有定价权的企业受益,这种背景下的估值高企并非AI板块独有。

不过值得警惕的是,2025年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已暗示长期低利率时代可能结束,10年期美债收益率回升至4.5%左右,若利率持续维持在4%以上,摩根士丹利警告科技股估值可能面临15%-20% 的调整压力,这对高度依赖未来现金流折现的AI企业来说,无疑是潜在风险。

4000 亿基建支出的理性与疯狂

AI基础设施投资的规模堪称历史性,2025年全球AI数据中心及相关基建投资预计在2600亿至4000 亿美元之间,相当于美国七大科技巨头年收入总和的13%-20%。

其中微软2025年基建支出预计达800亿-1200亿美元,占其2024年收入的33%-50%,Meta的资本支出占比更是高达40%-45%,如此大规模的投入在成熟企业中极为罕见。

与历史上的技术革命相比,当前AI投资呈现出独特性。19世纪铁路建设、21世纪页岩油热潮多由中小企业主导,而本次AI基建则是科技巨头亲自下场。

IDC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AI IT总投资已达3158亿美元,预计2028年将增至8159亿美元,五年复合增长率 32.9%,中国市场增速更达35.2%。

但投资规模与回报并不成正比,哈里斯・库珀曼的测算显示,仅2025年的AI基建投资,就需要未来 AI 年收入达到4000 亿 - 5000亿美元才能实现合理回报,而当前全球AI相关年收入仅150亿 - 200亿美元。

不过乐观派也有坚实依据,摩根大通预测未来五年全球 AI 基建支出将达5万亿美元,算力需求仍呈 “天文数字级” 增长。

更重要的是物理约束正在形成天然制衡:电力供应、水资源短缺、供应链瓶颈等问题,将有效遏制过度建设。

联想集团等企业推出的绿色算力方案,已将数据中心PUE值降至1.1062,既降低能耗又提升效率,成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支撑。

泡沫中的真金与陷阱

AI板块内部的分化,揭示了市场并非盲目狂欢。2025年初至11月18日,谷歌股价上涨49.82%,而同样大举投入 AI的 Meta 股价仅涨0.46%,远低于标普500指数13.86%的涨幅。

这种差异在个股层面更为明显被伯里做空的Palantir,2025年Q3营收同比增长63%,净利率达40%,自由现金流充沛,但 100 倍左右的 PS 估值仍让空头质疑。

而英伟达凭借 GPU 领域的垄断地位,成为算力需求爆发的直接受益者,股价持续领跑。

中国市场的表现同样印证了分化逻辑。阿里巴巴宣布未来三年 AI 基建投资超 3800 亿元人民币,腾讯 2024 年 Q4 相关资本支出同比大增 421%,IDC 预测 2028 年中国 AI 投资规模将突破 1000 亿美元。

但与美股不同中国 AI 企业更侧重应用落地,生成式 AI 投资占比从 2024 年的 18.9% 预计增至 2028 年的 30.6%,这种 “重应用、轻概念” 的模式,或许能规避部分估值泡沫。

债务链条与系统性脆弱性

AI 热潮的融资结构暗藏风险,摩根士丹利数据显示,2025-2028 年2.9万亿美元的基建支出中,约 1.15 万亿美元来自债务融资,而摩根大通预测的 5 万亿美元支出则需要 1.5 万亿美元债务支撑。

Meta 某 300 亿美元数据中心项目 90% 依赖债务融资,Vantage Data Centers 的 380 亿美元贷款需靠甲骨文15年租约偿还,而甲骨文信用评级处于投资级低端,还依赖 OpenAI 的长期收入承诺,这种连环依赖关系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

监管层面的关注已在升温。布鲁金斯学会指出,大型科技公司的体量已足以产生宏观经济影响,其私募信贷市场的动态值得持续监控。

一旦利率上升导致债务成本增加,或 AI 应用落地不及预期,这些高杠杆项目可能成为压垮市场的 “多米诺骨牌”。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7

标签:财经   英伟   单日   基建   狂潮   倒计时   泡沫   美元   支出   债务   股价   年收入   企业   全球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