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义货币(M1)余额113.95万亿元,同比增长4.6%;流通中货币(M0)余额13.18万亿元,同比增长12%;上半年净投放现金3633亿元。
然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却环比下降0.2%,同比下降0.1%。
按理来说,超发货币必然推动通胀,然而当前的大环境却出现了通缩周期,
为啥会出现这种现象?
主要有几个原因:
第一,大量货币一直在金融系统里空转,没真正流到社会;
第二,不少人收入下降甚至失业,大家的购买力被削弱了;
第三,很多行业产能过剩,商品堆着卖不掉,企业之间拼命打价格战,越来越“内卷”。
而最近,对通缩的总攻,终于打响了!
标志事件是:去产能、反内卷、反低价倾销全面升级,就连价格法都要修订了。
这意味着经济可能要迎来转折,资产价格也有机会回升——对于提前布局的人来说,赚钱机会或许正在出现。
01.
反内卷,这次动真格了
7月份,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在企业座谈会上明确提出:推动整治内卷式竞争、拓展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促进科技创新、完善公司治理和国际化经营服务等。
而且,这次反内卷开始动真格的,很多行业已经真刀真枪地干起来了。
比如:《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正式实施,这个条件要求政府、事业单位和大企业给中小微企业结账,原则上不能超过60天,超时就要按照5/10000每天进行罚息。
除此之外,未经中小企业同意,大企业原则上不能使用商票进行支付从而转嫁成本。
新规一出,不少大企业连夜调整,把付款周期从原来的200多天一下子缩到60天以内,,不仅改善了中小微企业的流动性,还降低了他们的经营成本和融资成本。
在整顿完结款乱象之后,国家又开始继续整顿产能乱象。
7月初,光伏玻璃行业就传出消息,头部的大企业已经达成了共识,统一减产30%,
紧接着,市场又传出煤炭行业开始反内卷,当天,一则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的促进煤炭供应平稳有序的通知在网上流传。
根据这份文件内容,据说国家能源局近期将在重点产煤省份组织开展煤矿生产情况核查工作。
关于这个文件,根据一些媒体:属实!
不仅如此,水泥也开始限产
7月1日,中国水泥协会发布《“反内卷""稳增长"高质量发展工作的意见》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生猪生产领域。
针对猪肉价格下降,农村农业部也宣布将出台措施。
多家头部猪企接相关通知,暂停能繁母猪扩产,调控二次育肥,出栏体重也需要控制在120公斤左右。
为了终结通缩、改善经济预期,央行还多次强调要“推动价格温和回升”,采取的措施包括降准、降息等。
另外,国家也出台过一系列措施,比如提高过高铁价格、水电价格等,但效果一直不明显。
而这一轮措施更加全面有力,覆盖光伏、煤炭、水泥、建材、造船、电解铝等多个领域,目标很明确:
就是要让工业价格(PPI)回升,再带动消费价格(CPI)回暖。
02.
我们啥时候能走出通缩?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经历过两次通缩周期。
第一次是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之后,靠加入WTO慢慢走出来,前后大约6年。
第二次是从2021年恒大暴雷开始,至今已有4年。
如果参考上一次,可能还需要一两年时间。
但这次不一样的是,政策出手更坚决、力度更大。再加上美联储已进入降息周期,我们也有了更多货币政策调控的空间。
这些都预示着:走出通缩,实现复苏,
曙光,或许已经不远了。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更新时间:2025-09-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