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美国副总统万斯一家5口访印的时候,近日,印度突然宣布对部分进口钢铁产品加征12%关税,其针对中国的意图不言而喻。
就在半年前,中国企业刚刚帮助印度塔塔集团建成全球最大的炼铁高炉,这座年产437.5万吨铁水的现代化设施,使印度粗钢产能直接提升500万吨。然而,印度在享受中国技术支持的同时,却要"过河拆桥",对中国钢铁产品挥舞关税大棒。
但是,印度钢铁怎么可能离得开我们中国?印度钢铁技术严重依赖我们,印度70%的炼钢设备来自中国;印度存在原料短板,40%的关键原料仍需从中国进口;印度的工业制造业质量差距明显,印度本土高端钢材仍无法满足汽车等产业需求。印度JSW钢铁公司,虽然引进中国技术扩建了产能,但其产品合格率仍比中国同类企业低15个百分点,导致下游制造商宁愿多缴关税也要采购中国钢材。
说白了,关税背后有地缘算计,美国副总统万斯访问新德里,美印就达成液化天然气关税减免协议,印度计划采购美国F-35战斗机,这种"巧合"揭示出莫迪政府的战略盘算:通过牺牲中国利益向美国递交"投名状"。但数据说明问题:2023年印度从中国进口钢铁约300万吨,仅占其总进口量的三分之一,对中国钢铁出口整体影响有限,中国对印钢铁出口仅占出口总量的2.7%。
尽管印度粗钢产能已达1.4亿吨,但是印度工业化的现实困境,实际钢的产量只有8500万吨,产能利用率仅60%。这种"虚胖"的产业现状源于多重制约:基础设施落后;物流成本占GDP比重高达14%;能源短缺,焦炭等原料严重依赖进口;技术薄弱,高端钢材仍无法自主生产。
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印度钢铁进口量同比增长20%,创下历史新高。这种"越保护越依赖"的怪圈,正在拖累"印度制造"战略的实施。
此次事件给中国企业敲响警钟,那就是我们技术输出需设置"防火墙",核心工艺应保留自主权,合作条款要明确约束机制。
印度需要学学越南,越南钢铁产业,中国企业通过"技术入股+设备租赁"模式,既分享了市场红利,又保住了核心技术。这种"鱼与熊掌兼得"的做法值得借鉴。
短期来看,这场较量可能呈现三种态势:下一步,我们中国很可能对印度焦炭等原料实施出口管制,这样一来,印度本土钢铁企业将面临成本上升压力,同时也会引起国际钢铁市场出现区域性价格波动。
最新动态是,中国商务部已表示将"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而印度汽车制造商协会则警告,关税措施将导致整车成本上升8%-10%。
中印这场钢铁博弈,本质上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道路的竞争。印度若执着于"走捷径",终将陷入保护主义陷阱;中国则需在开放合作与安全保障间找到平衡。正如一位行业专家所言:"真正的工业化不是靠关税墙垒出来的,而是靠技术创新干出来的。"未来中印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取决于印度能否摒弃零和思维,与中国携手构建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
更新时间:2025-04-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