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倒闭近一半,曾火遍全中国的韩式炸鸡,比狗血韩剧先过气

从爆款顶流到关店狂潮,曾经开遍全国大小商业街韩式炸鸡,为什么没人吃了?

12年前,爆款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席卷整个亚洲,剧里女主角千颂伊在初雪时大快朵颐的“炸鸡配啤酒”也一夜走红。

特别是从2019年开始,国内韩式炸鸡门店数量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直至2021年,短短三年间新增门店数量高达惊人的4066家,在中国市场遍地开花。

十几块钱一盒,有年糕有鸡块,再搭配上各种口味的浓厚酱汁,韩式炸鸡曾经拿下了无数女孩的胃,跟鸭脖并列“夜宵追剧必备小吃”。

然而谁都没想到,到了2025年,这个曾经的爆款小吃居然跟剧中都敏俊扮演者金秀贤的结局殊途同归。

一个塌的轰轰烈烈,一个凉的悄无声息。

在2022年至2024年期间,韩式炸鸡店新增注册量下降了33%,注销量则上涨了63%。

食品安全问题更是层出不穷,被骑手小哥评为“最脏外卖品类”

从顶流到塌房只用了三年,中国消费者为什么不再钟爱韩式炸鸡了?

2013年的冬天,千颂伊穿着大衣坐在飘雪的窗边啃炸鸡的画面,让中国年轻人第一次意识到:

原来炸鸡未必只能是快餐店的流水线产品,它也可以是“氛围感美食”。

韩式炸鸡的黄金年代就此开启,甜辣酱、蒜香酱油、蜂蜜芥末的复合口味,配上韩国综艺同款包装盒,直接让北上广的炸鸡店门口排起长队。

巅峰时期,头部品牌如百利家炸鸡单店日流水超过3万元,熊家无二韩式炸鸡更是在三年内狂开1160家门店。

但到了2025年,故事已经彻底反转。

企查查数据显示,韩式炸鸡相关企业注册量在过去三年暴跌33%,注销量却暴涨63%。

曾经在深圳引发排队神话的百利家炸鸡,从50家门店缩水到不足10家;

韩国网红品牌thankumom更是从50家店跌到个位数。

问题来了,中国人为什么突然不爱吃韩式炸鸡了?

从商业逻辑来看,韩式炸鸡的溃败早有伏笔。

首先就是肉眼可见的成本困局,商家们一直陷在一只炸鸡的“身价焦虑”里。

不管炸鸡店老板们承不承认,韩式炸鸡的定价,始终带着“舶来品”的傲慢。

以北京商圈为例,一份韩式炸鸡套餐均价20到30元,而中式炸鸡腿单只售价仅12-15元。

这背后是韩式品牌对“大店模式”的路径依赖。

动辄80平米以上的门店、韩剧同款装修、专职服务员,导致租金和人力成本占比超过50%。

反观中式炸鸡品牌,解忧婆婆、老韩煸鸡等主打20平米小店,砍掉堂食专注外卖,租金成本直接压到15%以下,日均流水却能冲到1.5万元。

更致命的是供应链短板。

韩式炸鸡依赖进口酱料和特定腌料,而中式品牌直接用本土辣椒、腐乳、孜然调配口味,采购成本直降30%。

优劣势显而易见,资本不是瞎子。

2023年8-9月,腿老大、解忧婆婆、虎头炸等中式品牌密集获得数百万融资,而韩式炸鸡已三年未见资本青睐。

中式炸鸡的崛起,堪称一场精准的“本土化狙击”。

韩式炸鸡还在强调“双炸工艺”、“秘制酱料”时,临榆炸鸡腿已把河北古法“炸八块”改良成爆款,虎头炸甚至推出了潮汕风味南乳炸鸡等猎奇口味。

这种操作本质上是对中国胃的深度揣摩,北方人爱咸鲜,川渝人嗜辣,江浙沪偏好甜口……

而韩式炸鸡的辣味底,终究只是单一选项。

健康概念的包装,更是致命杀招。

以老韩煸鸡为代表的中式品牌用“不裹粉”“干煸去油”等话术,把炸鸡的热量焦虑转化为“相对健康”的心理暗示。

反观韩式炸鸡,至今没有解决“油腻”的刻板印象,反而被小红书博主贴上“热量炸弹”“吃一顿胖三斤”的标签。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不得不提,那就是这枚2013年的“社交货币”已经严重贬值了。

根据2024年丁香医生发布的《年轻人饮食报告》显示,78%的90后消费者将“低脂低卡”作为餐饮选择首要标准。

这也直接导致了高热量食品的社交价值暴跌,五年前在朋友圈晒韩式炸鸡是“精致生活”,如今却可能被调侃“没文化的土鳖”

至于食品安全问题,更是老生常谈,骑手小哥公认的“最脏外卖品类”称号,也让韩式炸鸡口碑持续恶化。

除了客观因素,各类中式快餐崛起挤占了韩式炸鸡的市场,也一个很难被忽视的趋势。

饮品赛道上,蜜雪冰城、瑞幸用“中国式性价比”击退星巴克,几家兰州牛肉面品牌估值超10亿,这背后也是年轻消费者对本土品牌的认同感爆发。

反观韩式炸鸡,既没有肯德基的“洋品牌”光环,又缺乏本土化创新的诚意,最终在“支持国货”的声浪中沦为炮灰。

不过,韩式炸鸡在中国这场败局也还并非终局。

部分品牌开始尝试转型,比如推出低卡空气炸锅版炸鸡、开发螺蛳粉味猎奇酱料,甚至跨界联名国潮IP。

但要想逆风翻盘,必须正视三个现实问题。

首先得放下身段,接受“去网红化”,不能再依赖韩剧情怀,应该转而用性价比说话。

这一点可以参考日本唐扬鸡块在中国的成功路径,从便利店10元档到家庭餐桌常客,靠的就是彻底的本土化。

再就是要重构供应链,别让酱料卡脖子。

韩国进口酱料成本比国产高4倍,这直接拖累终端定价。

与其执着“原汁原味”,不如学麦当劳的“本土化菜单”,比如在四川卖麻辣酱,在广东试着推蜂蜜陈皮味。

还有就是得拥抱新场景,别再死磕“啤酒配炸鸡”了。

中式炸鸡已把品类边界扩展到早餐的炸鸡卷饼、下午茶的奶茶伴侣、甚至夜宵的精酿配餐了。

而韩式炸鸡若还固守“追剧伴侣”的单一场景,注定被多元需求淘汰。

开个玩笑,由于金秀贤的塌房,如果中国人要在2025年重拍《来自星星的你》,千颂伊手里的炸鸡或许会换成临榆炸鸡腿。

这不是口味的背叛,而是一个隐喻,外来文化要想在中国市场长青,必须学会脱下光环,在烟火气里扎根。

毕竟,中国消费者的胃,从来只忠于“好吃不贵”的硬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7

标签:炸鸡   小哥   酱料   品类   本土化   外卖   中国   全中国   口味   成本   美食   品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