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这两个名字前面加上“小”字,其实并不难理解。毕竟,这些人的身高确实不高。那么问题来了:二战时期的日本人为什么那么矮?他们的身高到底有多矮呢?
关于日军普遍偏矮的问题,要追溯到古代。日本这个国家在文化上相当独特,最早的文化基础深受中华文明的影响,但在随后的千余年发展中,他们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一套独特的文化体系,即所谓的“大和文化”。
在他们的历史长河中,长达十二个世纪,他们几乎一直处于半素食的状态。除了豆类,唯一的蛋白质来源就是海鲜。即使是在日本战国时期著名的桶狭间之战前,织田信长在唱完《敦盛》后,只是吃了一碗鱼汤泡饭,然后便与今川义元展开了激战。
因此,在那个时期,由于这个原因,日本人的身高一直非常矮。
经考证,织田信长的身高不到一米六,而丰臣秀吉则更矮,只有一米五。至于以高大身材著称的倾奇者前田庆次,根据史料记载,他的身高不过是“六尺二寸”,换算成现代日本的度量衡,大约为一米八左右。
现在有许多初中生身高达到了1米8。
这种半吃素的习惯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黑船事件不仅打开了日本的国门,还使日本人意识到世界上竟然有如此高大的人。
于是,当时的明治天皇率先以身作则,开始大快朵颐牛肉。一时间,整个日本的禁忌被打破。在这一时期,日本人的平均身高终于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根据近代学者的研究,抗日战争初期,日本士兵的平均身高通常在一米五到一米六之间,达到一米七的士兵非常罕见。
他们主要使用的三八式步枪,如果装上刺刀,总长度大约为1.67米。换句话说,大多数日本士兵甚至还没有他们的武器高。
然而,换个角度思考,在短短一百年的时间内,全国人口的平均身高增长了十厘米,这确实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成就。
在那个时代的日本,大米被视为极为神圣的食物。尽管天皇多年来以身作则食用肉类,普通民众依然难以享用这种“贵族食品”。
参军后几乎可以天天吃肉,不少士兵正是因为“能吃饱”的心态参军的。结果,肉确实天天能吃到,但他们也被所谓的武士道精神洗脑了。几个月后,这些士兵就变成了冷血的杀戮机器,然后被派往前线送死。
在侵华战争期间,起初日本军队的兵员和物资供应尚能跟上需求。日本于1927年颁布的《昭和二年兵役法》规定,身高超过一米五的青年可以被评定为“甲种”或“乙种”兵役人员,而身高不足一米五的则只能被评为“丙种”或“丁种”兵役人员。
此时大家所见的日军,只是身材稍显矮小,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然而,在抗日战争进行了一段时间后,日军的行为变得愈发无底线。
自1943年起,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的表现日益糟糕,仿佛王小二过年,年年递减。他们不仅在菲律宾不得不应对游击队的困扰,还在瓜岛战役和马里亚纳海战中遭遇了惨败。在中国大陆,敌人却在战斗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战争技能。
随着旧有的深沟加铁丝网防御方式逐渐失效,日本不得不从国内增派兵力,以支援日益紧张的战局。然而,由于日本人口本就有限,又在太平洋、东南亚和中国大陆三线作战,因此为了凑足兵力,甚至将老弱病残也一并征召入伍。
1944年,日本强行将适役年龄上限提升至45岁,并在实际操作中,大量丙、丁种人员也被迫“自愿”参军。战场上顿时涌现出许多近视和残疾的日军士兵。
日本的中小学已开始实施军事训练,目标是实现全民皆兵。战争后期,日本陆军甚至强制征召年轻学生入伍。在这一时期,日军士兵的身高问题尤为突出,身高不足一米五的士兵随处可见,成为一大谜团。
即便在二战结束后,日本人的身高状况在很长时间内并未得到显著改善。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日本开始推行“每天一杯奶,强壮日本人”的政策,正是在这段时期,日本人的身高才实现了飞跃式的提升。
此外,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日本逐渐推行较为西化的饮食方案,肉类也因此成为了老百姓餐桌上的常客。正是这一变化,才使得他们的身高不至于在中国坐公交车时免票。
近年来,日本人的身高数据逐渐趋于稳定,男性的平均身高峰值停留在了1994年的170.9厘米,而女性的平均身高峰值则为158.1厘米。
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停滞以及国民对提升体质的关注逐渐减弱,日本人的身高数据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一直保持在这个水平上,甚至在最近几年出现了持续下降的趋势。
但现在回顾这些年,日本人经历了许多尝试,然而他们的身高数据始终未能超越中国。这个现象的原因可能与他们的基因有关,一千多年来的素食基因,显然不是近百年间大量摄入肉类和牛奶所能改变的。看来,无论是二战时期还是现在,“小日本”这一称呼,恐怕还会继续伴随他们一段时间。
更新时间:2025-04-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