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聊湖北古代的交通。
从地图上看,湖北省内的地理位置的中心区域应该是“荆门—天门”一带,但是这一带却没有形成重量级的城市。从历史原因上来说,主要是因为很长的历史时期内,这一带是云梦泽的沼泽地带,开发较晚。恩施和十堰是山地和林区,人口密度很低,古代尤其如此。这样的地理特点,造成了今湖北地域先后形成了三个中心城市。
战国到秦汉,以荆州(江陵为中心);唐宋时期,襄阳最为重要;明清到现代,武汉开始一家独大。这三个城市恰好都是古云梦泽的边缘,又有江河之利,因此有很大的先发优势。关于云梦泽,请看我以前写的《从江汉平原各古县出现的历史,来看云梦泽的消失过程》。
让我们切入正题,说说古代湖北的交通。如果要选取一个时代作为切入点的话,明朝比较合适。这时候,云梦泽已经完全消退,湖北地区交通也定型了,资料也比较丰富。
荆州、襄阳和武昌,这三个古代中心城市刚好就成为了三个交通枢纽。荆州据西南,武昌在东南,襄阳位于北面,这三个城市的连线构成了省内主要的三条交通要道,构成一个大三角形框架。湖北又号称“九省通衢”,交通辐射全国各地。古代要从湖北穿境而过,实际上还是要走省内那三条主道,相当于那三条道在两端延伸。
为了理得更清楚一点,今天我就逐条解说湖北境内的主要通道。
长江水运。
我们先来看看东西通道,按照古代漕运的特点,从西往东说。
自西往东穿过湖北的通道其实就是长江航运。西起巴东,东到黄梅,按照明朝的文献,全程为1130里。明朝一里为现在的570米,折合约654公里。这条驿道全程设26个驿站,如巴山驿,建平驿,黄牛驿,夷陵驿,荆南驿,白沙驿,孱陵驿等等,平均50里一个驿站。
大家对于古代的陆路驿站比较熟悉,可能不清楚水驿。古代水路也是有驿站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船只,也有接待功能的,具体见我写的《古代的交通系统,说说明朝时期惠州的驿道和驿站》,我就不赘述了。
走这条水路要多长时间?
大家千万别被李白的“千里江陵一日还”骗了。明万历年间的官员学者王士性在其所著的《广志绎·江南诸省》里说:“自巴东放舟,不十日抵武昌,虽云千里江陵一日还,实亦八、九日耳。”
综合明朝各种史料,走完这全程654公里(巴东到黄梅),自西向东顺流而下的话,常规航行需要12~15日,官方急递为8~10日。自东向西逆流而上的话,常规航行加拉纤需要30~45日,加急军事运输为25~30日。尤其是三峡段,逆流的速度仅相当于顺流的十分之一。关于古代水运的速度,请看我写的《从《长安的荔枝》,说说中国古代的水运速度》。
有人会问,能不能再快一点?不行了,再快也急不过来,还会翻船。如果四川有紧急军情送出的话,为什么非要走这段路?干脆直接北上走汉中,再过西安,东出潼关后,官道就非常好走了。三藩之乱时期,清军军报就走这陆路,谁还傻傻地慢吞吞走水路?
这条路的主要是供官员文士舒服出行和货运漕运。
荆州和武昌之间也靠这条水路连接。但是,这两座城市之间并非没有陆路,这条路的路线为:荆州—潜江—景陵—沔阳—汉阳—武昌。这条陆路要多次渡河,又绕了很大湾,实际上很少人走。明末张献忠据武昌时,曾紧急启用过。
我们再来看南北通道。
常德——荆州——襄阳
明朝时期,从湖南进入湖北主要三条路。当时,湖南和湖北都属于湖广布政使司,是一个省,交通自然比较方便。
这三条路分别是:西线的陆路,常德→荆州→襄阳;中线的长江水道,岳州→武昌;东线的陆路,岳州→咸宁→武昌。中间那条水道我们刚才已经说过了,重点来说说两条陆路。
我们先看看西线。
具体路线是:常德府→大龙驿(今桃源青林乡)→清化驿(今石门夹山镇官渡社区)→兰津驿(醴州)→孙黄驿(今公安县章庄铺镇孙家场村)→民安驿→公安(横渡长江)→白沙驿(江北岸接口)→荆南驿(荆州)。
说到这里,我们要重点说下一段了,这是古代湖北地域最重要的一条陆路,南北紧急公文传递,例如从湖南传送到北京,一般都选择这条路。这条路就是荆州到襄阳陆路,具体路线是:荆州府→建阳驿(今沙洋县十里铺镇建阳村)→荆山驿(今荆门市区)→石桥驿(石桥驿镇驿街路1号)→丽阳驿(今钟祥胡集镇丽阳村)→宜城→汉江驿(襄阳府)。
到了襄阳,这条路又有个分叉。
第一条,从襄阳北面直上,从吕堰驿(今襄州区古驿镇)进入河南南阳。在南阳一路北上,驿道经河南,河北,直达北京;或者在南阳向西北转入商於古道,往西安。
第二条,自襄阳往西北,经谷城→界山驿→均阳驿(均州)→郧阳府。这条路主要沟通湖北西部。
荆(州)襄(阳)古道在宜城,还有一个分叉,即:宜城→保康→房县→竹山→竹溪→陕西汉中。这条路在三国时期特别重要,因为它连接的就是汉中和和襄阳,上庸刚好在这条驿道上。
常德→荆州→襄阳→南阳,这是古代自南向北穿越湖北的主干线。
岳阳——武昌
当时湖南和湖北是一个省,自长沙经岳州到武昌,除了从洞庭湖走水路以外,还有一条陆路,这就是从湖南进入湖北的东线。
这条路的主要作用,就是湖广布政使司在洞庭湖以南诸州和武昌之间的紧急联络,在洪水期间,也作为水路的备用线。
这条路的路线是:岳州→长安驿(今临湘长安街道)→港口驿(今赤壁西六十里)→凤山驿→官塘驿→咸宁驿→山坡驿→东湖驿→夏口驿→武昌府。
从岳州到武昌的陆路和水路基本并行,实际上起了一个双保险的作用。
武昌——襄阳
我们再来讲讲武昌和襄阳之间的主要通道,这两大城市之间的主路也是三条。
第一条是水路,汉水自古就是重要航道。水路路线为:汉阳府→乾滩驿乾(干)滩驿(今天门干驿镇)→潜江→旧口驿(今钟祥旧口镇)→石城驿(承天府)→丰乐河驿(今丰乐镇)→宜城→襄阳。
我们接着说陆路。陆路从汉阳出发,在刘家驿(今孝感孝南区新铺镇)分叉。
东路:刘家驿→云梦→德安府→随州→枣阳。
西路:刘家驿→城北驿(应阳)→郢东驿(今钟祥市郢中街道)→石城驿(汇入汉水水道)。
以上就是湖北在古代主要的驿道,欢迎指正,交流请注意文明用语。
更新时间:2025-07-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