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这么多钱说不要就不要了?”
中国核电技术在全球都是排的上号的,自己名列前茅的同时也想着拉别人一把,于是在欧洲入股33.5%,折合人民币1900亿人民币。
可是欧洲那边是什么态度呢?
中国为什么要义无反顾的撤资呢?
几年前它曾被誉为“天作之合”,一场旨在解决英国电力短缺的世纪合作。
中国带着全球顶尖核电技术和雄厚资金,与英国、法国联手,媒体曾称那是“黄金时代”。
然而如今在英国海边,这座投资数千亿的核电站,却静悄悄地烂尾了,它孤零零地矗立在那里,成为一座巨大的纪念碑,见证着一场掺杂了傲慢与算计的国际大戏。
那还是几年前,故事的开篇充满了希望,英国的冬天越来越冷,电网总是颤颤巍巍地告急。
核电这种清洁又稳定的能源,简直就是量身定做的救命稻草,可问题是老牌帝国的家底已经不太撑得起这样宏大的工程了,技术有些过时,钱袋子更是紧张。
这时候中国带着全球顶尖的核电技术和雄厚的资本,诚意满满地来了,法国作为老牌核电强国也参与其中。
三方联手,一个出市场一个出钱出技术,一个出经验,这看起来简直是一场稳赚不赔的世纪合作。
那时候媒体上全是“黄金时代”的字眼,仿佛一座崭新的核电站,不仅能点亮英伦三岛的万家灯火,更能照亮三国合作的光明未来。
但生意场上的蜜月期总是很短,特别是当一方的心态,还停留在过去的时候。
英国毕竟是曾经的“日不落帝国”,虽然如今的工厂不再轰鸣,舰队不再巡弋全球,但那份刻在骨子里的傲慢,让它在面对来自东方的帮助时,心态变得异常微妙。
合作的酒杯还没放下,怀疑的眼神就递过来了,起初是鸡蛋里挑骨头式的技术审查,每一个环节都恨不得用放大镜看。
接着合同条款开始变得含糊其辞,字里行间都想把风险和责任,悄悄推到中方这边。
想把中国当成一个只管付钱的“自动提款机”,技术你得留下,核心岗位嘛你最好别碰。
这算盘打得噼啪作响,后来更是直接祭出了那面最好用的挡箭牌,“国家安全”,这套路眼熟不?几年前打压华为5G的时候,全世界都见识过了!
明明是自己电力短缺火烧眉毛,求着别人来帮忙,转过头却把救火队员描绘成心怀鬼胎的纵火犯。
这种一边需要你,一边提防你的拧巴姿态,背后少不了那个隔着大西洋的“老大哥”在煽风点火,它见不得别人好,更见不得新兴力量通过这种尖端合作,动摇它的全球布局。
中国起初是忍了的,毕竟上千亿的投资已经砸下去,谁也不想让这么大的项目半途而废,为了大局很多不合理的要求也都尽量沟通、妥协,但忍耐不代表没有底线。
合作的基础是平等和尊重,而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算计和榨取,更重要的是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那个需要仰人鼻息、求着别人给机会的国家了。
在核电领域,我们自己的技术已经世界领先,“华龙一号”成了响当当的中国名片。
国内的核电站一座接一座地安全并网发电,想跟中国合作的国家,在门外排着长队呢。
所以当对方把所有的善意都当成软弱,把“国家安全”的帽子扣过来,试图把中方彻底边缘化,只留下一个出钱出力的“冤大头”角色时,中国的耐心终于耗尽了。
桌子一拍筹码收回:这牌我们不玩了!
一千九百亿听起来是笔巨款,但用这笔钱买个教训,认清一些人,顺便清清楚楚地告诉全世界:那个可以被随意拿捏、可以被任意欺负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这点学费我们交得起,中国的撤离干脆利落,留给英国的却是一个巨大的烂摊子。
那座建了一半的核电站,瞬间成了英国海岸线上一个极其昂贵的笑话,它孤零零地矗立在那儿,风吹雨淋时刻提醒着人们那场不愉快的合作。
英国人也想过找人“接盘”,可放眼世界既有如此雄厚的资金,又有成熟的尖端核电技术,还愿意跳进一个信誉扫地、风险极大的烂摊子里的国家上哪儿找去?
结果就是几年过去了,项目依然停摆,英国的电力缺口依旧,一到用电高峰还是得提心吊胆。
或许这个冬天他们的取暖,还得更多指望那些喘着粗气的老旧火电厂,忍受着不断上涨的电费账单。
这真是应了那句老话:搬起石头,结结实实地砸了自己的脚,反观中国呢?
钱是损失了一些,但伤不到筋骨,我们不仅及时止损,避免了在项目关键阶段核心技术被“借鉴”的风险,更重要的是我们守住了自己的尊严。
这一撤清晰地向世界划出了一条红线,它让所有未来的合作伙伴都明白,和中国打交道真诚和尊重是唯一的通行证。
从这个角度看这不仅不是一次失败,反而是一次漂亮的战略立威。
这场英国核电站的风波,看似是一场商业纠纷,实则是一面镜子,照出了这个时代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
国与国之间的交往,终究和人与人之间一样,你可以有你的利益和考量,但不能没有规矩和尊重。
那种抱着老黄历不放,总觉得可以凭借昔日的荣光,对别人颐指气使,行“趁火打劫”之实的心态,在今天这个世界已经行不通了。
新时代的中国,带着开放的姿态和合作的诚意走向世界,我们愿意做伙伴做朋友,一起把蛋糕做大。
但前提是你得把我们当成平等的伙伴,如果你只想把我们当成解决你麻烦的工具用完就扔,那对不起,我们有随时转身离开的底气和实力。
这事儿说到底,就是咱中国腰杆硬了,以前总想着“忍一时风平浪静”,现在明白该硬气的时候就得硬气。
1900亿看着多,但比起被人拿捏着欺负,这点钱不算啥。
咱不惹事但绝不怕事,合作可以坑咱不行,这就是新时代中国的脾气,也是咱老百姓最想听的实在话。
大家认为呢?
信源:抖音--2022年11月30日--看看新闻knews
更新时间:2025-07-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