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一组数据引发全球关注,今年6月中国对美国稀土磁铁出口量飙升至353吨,相比5月的46吨,增幅高达660%,这一变化恰逢中美关系微妙调整期,两国刚刚达成部分关税减免协议,科技领域合作也出现回暖迹象。
然而,就在国际市场为供应链恢复正常而欣喜之际,中国却出人意料地改变了一项持续多年的做法,首次没有公开年度稀土开采配额,这种看似矛盾的政策转向,究竟透露出怎样的战略意图?
近年来,稀土元素因其在高科技和国防领域的关键应用而成为国际博弈的焦点,这些被誉为“工业黄金”的金属,不仅是智能手机、电动汽车等民用产品的核心组件,更是先进武器系统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当今年4月中国宣布对七类稀土实施出口管制时,全球市场随即震动。
与加征关税等传统措施相比,它瞄准了更为敏感的产业神经,数据显示管制实施后,4-5月对美稀土出口骤降80%,连锁反应迅速波及全球制造业,欧洲和日本多家汽车厂商因零部件短缺被迫调整生产计划,美国能源部甚至发布特别报告,评估稀土供应中断对国家安全的潜在影响。
然而市场格局在6月发生了惊人转变,中美贸易谈判取得突破后,中国迅速恢复了稀土出口许可审批,海关数据显示,6月中国稀土出口总量达7742吨,创下16年来单月新高,行业专家指出,这一激增既有许可“集中放行”的因素,也反映了下游企业的“恐慌性囤货”心理,担心未来再次收紧,许多制造商选择趁机扩大库存。
中国此轮稀土出口呈现明显的“差异化”特征,对汽车,消费电子等民用领域主要使用的轻稀土,审批相对宽松,而对航空航天、精密武器等军事应用不可替代的重稀土,则维持严格管控,这种精细化管理,既保障了全球产业链稳定,又有效维护了自身战略利益。
然而就在外界关注出口数据之际,中国悄然打破了一项持续四年的惯例,自2021年起,工信部每年第一季度都会公开发布稀土开采配额,今年却一改常态,不仅推迟至6月才下达文件,更首次不对外公布具体数字,企业还被明确要求对配额信息保密。
这一变化背后有何深意?从全球视角看,稀土供需格局正在微妙变化,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近年来加速开发本土矿产,美国重启了“山口”稀土矿并投资建设分离设施。然而开采只是产业链的第一环,精炼和深加工环节中国仍保持绝对优势。
尽管中国原矿产量占全球份额已降至60%左右,但在分离冶炼环节仍控制85%以上的产能,在高端应用如磁性材料领域更是接近90%的市场份额。
保密配额也是中国稀土战略升级的重要信号,它表明中国正从简单的“量”的管控,转向更复杂的产业链布局和定价机制重构。与以往不同,中国近期稀土政策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新修订的《稀土管理条例》强化了生态修复责任,引入“绿色开采”标准,同时通过整合行业龙头企业,推动高附加值产品研发。
从军事角度看,稀土管控的战略意义更为深远,公开资料显示,一架F-35战斗机需要超过400公斤稀土元素,主要用于先进雷达、精确制导和电子战系统,一艘现代核潜艇对稀土的需求甚至高达数吨,美国国防部2024年的一份报告承认,尽管启动了国内稀土供应链重建计划,但短期内仍无法摆脱对外依赖,特别是在重稀土提取和永磁材料制造环节。
今年上半年,中国稀土永磁材料出口额增长22%,远高于原材料出口增幅,显示产业链正向高端延伸,同时中国企业在海外稀土项目投资日益活跃,通过“走出去”战略实现全球资源布局。
从长远看,稀土博弈已超越简单的贸易层面,成为大国战略竞争的重要棋子,欧美国家纷纷出台“关键矿产法案”,投入巨资重建供应链,中国则以更系统、更精准的方式巩固既有优势,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资源战中,谁能把控规则制定权,谁就能在未来科技竞争中占据先机。
观察者网 外媒紧盯:中国6月对美稀土磁体出口环比激增660%
更新时间:2025-07-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