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红婵上大学这件事牵引了很多人的关注,其实早在今年8月就已经曝出她被保送到暨南大学的事情,校长还是我们熟知的苏炳添。
但网络上却传来了不和谐的声音,有网友质疑她“没文化就去大学”,也有不少网友担心会因为学业荒废了训练,那么开启大学生活的全红婵会因此耽误她的天赋吗?部分网友的质疑真的在理吗?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跳水台上,全红婵纵身一跃带来赏心悦目的表演和来自评委的高分认可,那招牌式的“水花消失术”征服了全世界的裁判。
可当她背着书包踏进暨南大学校门的那一刻,互联网上迎接她的却是铺天盖地的质疑和喧嚣。很多人对全红婵的保送资格嗤之以鼻,认为她文化教育水平没有达到入大学的标准。
但他们搞错了一件事:这张大学录取通知书不是像以往一样通过文化课考试进的,而是用另一种更艰难的考试换来的。
她的考场不在教室,而在那十米高的跳台和日复一日冰冷的泳池里,她的考卷是每天成百上千次的重复跳跃,是与伤病和孤独为伴的十余年,而她的考分是实打实的8个世界冠军头衔,是两届奥运会揽下的3枚金牌,为国争光,没有给我国丢脸就是她交出的答卷。
能做出如此成绩绝不仅仅只靠她的天赋,更有她被完全压缩的童年。在别的孩子嬉笑打闹、享受童年的欢乐时光的时候,全红婵的世界里只有训练馆和跳水的呼啸声。她的青春都奉献给了那一方小小的跳台,为的是让五星红旗在国际赛场上飘扬。
所以当有网友用“文盲”、“没教养”这种词汇去攻击她,甚至讽刺她的大学课程是不是要从“汉语拼音”教起时,这本身就是对运动员生活的无知。
他们用一套循规蹈矩的教学目光去衡量一个在其他领域内早已登峰造极的天才,这本身就是极大的谬误。
全红婵前脚刚迈进校园没多久,后脚黑粉就围攻上来了。
仅仅因为开学报到时的一张照片,她的身材就成了被攻击的焦点。
有人说她“长胖了”,有人甚至刻薄地把她比作歌手伍佰,嘲讽她“又馋又管不住嘴”按照这种黑粉的逻辑来看:运动员就该是完美的“竞赛机器”,不能有丝毫松懈,不能有正常人的身体发育。
这些黑粉要的不是一个18岁的女孩,而是一个完美无缺的夺金机器。
对她选择的审判则更为狭隘,当她决定上大学,马上就有人恶意揣测这是“提前退役”的信号。
这种逻辑何其扭曲照他们看来运动员的价值只存在于赛场之上,一旦踏入校园就是对职业的背叛。
这种猜测完全无视了事实,苏炳添说过为全红婵量身定制了从4年到最长8年的弹性学制,就是为了让她兼顾学业与训练。
而她本人也正在广东省队积极进行康复训练,为两个月后的全运会做准备,心里还装着下一届奥运会。
这种脱离事实的造谣并非首次,她曾因伤退赛被网暴,连家里盖新房因大雨积水这种事,都能引来网友的“阴阳怪气”。
这已经脱离了就事论事的讨论,演变成了一种长期的、针对个人的恶意干涉。
幸运的是在舆论的喧嚣之外,大学为全红婵打开的是一条全新的赛道,一座从跳板通往未来人生的桥梁。
桥梁上迎接她的正是“亚洲飞人”、暨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苏炳添,苏炳添亲自出面向外界传达出他的决心:学校对这位冠军学生的到来是高度重视的,并且有着精心的规划。
暨南大学提供的定制培养方案和8年弹性学制,清晰地表明了这并非一次简单的大学生活,而是要实实在在地帮助她完成学业与训练的并行。
选择这所学校从地理位置上来离全红婵的家里很近,而且这里有浓厚的体育氛围,她的两位师兄也在此就读,这让她能更快融入。
苏炳添本人就是运动员成功转型的最佳典范,全红婵在这里不仅能学习运动训练的专业知识,弥补文化课的短板,更能接触到像苏炳添和师兄们一样的体育界前辈,会使她以后在体育上的学习更进一步。
在开学典礼上全红婵将签名的巴黎奥运会出场服赠送给了学院,这个举动像一个仪式,象征着她开始以一个全新的身份,与这个更广阔的世界进行互动和交流。
大学生活将打破她过去封闭的训练环境,让她有机会从一个只“被看见”的冠军,变成一个主动“看世界”的年轻人。
全红婵的“开学风波”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网友在赞美英雄与接纳“常人”之间的巨大裂痕。
我们应该给予像全红婵这样的运动员更多的宽容和支持,不仅要为他们在赛场上赢得的荣誉热烈鼓掌,也要为他们在人生新赛道上的每一步探索默默加油。
让他们能安心地从“神坛”走入校园,完成从一个伟大的运动员,到一个完整的、鲜活的人的成长。
也希望婵宝在大学中学有所长,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
信息来源:
更新时间:2025-09-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