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橘罐头
编辑|青橘罐头
运动员们在赛场上努力拼搏,为国家获得了非常多的荣誉,但与此同时他们也没有落下文化课成绩。
再加上运动员一般都是年纪比较小的时候开始训练,因此也面临着以后职业规划的问题。
因此也是考虑到运动员的不容易,所以一般都会给予优秀的运动员一些保送的名额。
而今年的报送名额结果也出现,有我们不少熟悉体育明星都在名单上面,其中就有大家非常熟悉和喜爱的全红婵。
但报送的学校却出现了一些争议,尤其是在和她的搭档陈芋汐相比较之后,更是引起了一些舆论,那么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5月6日2025年国家运动员保送高校名单正式发布,一众世界冠军的名字赫然在列,引发广泛关注。
而在众多名单中,一老熟人无疑是话题焦点——跳水界的“双子星”全红婵与陈芋汐。
两人都是中国跳水梦之队的主力选手,也是近年来国际大赛上的常胜将军。
不同的是名2024年,陈芋汐被保送至同济大学,而2025年全红婵则将进入暨南大学学习。
这份落差感十足的分配引来大量网友议论,质疑声中一个问题被频繁提出,为什么同样是跳水冠军,“婵宝”没能进985?
要知道全红婵在大众中的影响力几乎是“国民级别”,尤其是东京奥运会上一战成名后,赢得了全国观众的喜爱。
不仅如此在巴黎奥运会上实现了蝉联,再一次战胜陈芋汐获得了奥运会的金牌。
许多人原以为,以她的地位和成绩,保送顶尖高校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更是有人表示全红婵应该被保送到北京大学。
看到结果后,再加上陈芋汐的同济大学是一所“985”院校,而全红婵的学校是一所“211”院校,同样也是名扬海内外,但还是有不少人难免觉得有点“掉价”了。
有人甚至在评论区直接表示,“同样是冠军,全红婵难道不配985?”问题一时间被放大。
然而翻开具体制度,报送的事情并没有网友想得那么简单。
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呢?
外界看待保送时常常停留在金牌的数字和学校的光环上,但实际的选拔逻辑更为复杂。
运动员被高校录取,是一个涉及竞技成绩、文化课水平、综合素质以及学校自身标准的多元评估过程。
所以从结果来看,并不能简单得出“全红婵不如陈芋汐”的结论,事实上这正好反映出保送制度的一种现实逻辑——竞技成绩是门槛,但不是唯一凭证。
就比如全红婵和陈芋汐作为跳水项目中的“双子星”,虽然成绩接近,但在最终高校录取上却出现明显差异。
归根结底,这并不是能力孰高孰低的简单判断,而是由两个关键现实因素决定的。
比如说文化基础能力的差距,运动员日常训练极为紧张,要兼顾系统的文化学习并不容易,而在这方面,陈芋汐的情况相对更占优势。
她从小生活在城市,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较高,文化课学习基本是与训练并行的。
而全红婵出身农村家庭条件普通,训练之外的学习资源和环境相对有限。
这不是谁更努力、谁更聪明的问题,而是起点不同造成的现实差异,很多人觉得既然全红婵能拿世界冠军,为国争光,为什么还要看她的文化成绩?
但换位思考一下,高校也是承担着培养责任的地方,不可能单看金牌发通知书。
如果运动员未来想选的是新闻学、管理学、甚至理工类专业,那就必须保证她们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这对学校来说,是一种教学资源的理性投入。
还有一个就是运动员自己的选择,因为从流程上看,保送程序并不等于自动录取。
运动员本人要先通过系统报名,选择想要去的大学,然后提交各种材料,再由高校根据其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并结合综合考核作出决定。
全红婵并不是“被拒之门外”,而很可能是主动选择了一个匹配度更高、发展更灵活的暨南大学。
很多人看到学校名字就直接对比高低,其实稍微静下心来看,全红婵去的暨南大学,也是国内极具实力的211高校,尤其在华南地区具有强大影响力。
它不仅是国务院侨办直属重点支持的大学,在文体融合方面也有多年的积累。
全红婵选择这里,并非“落选”,而是符合自己实际背景与发展需求的一种平衡结果。
当然情绪是难以完全理性的,毕竟大众对于运动员的情感投射,很容易转化为对待她们“待遇”的关注。
在这种背景下,全红婵无缘985自然会让人觉得“委屈了”,尤其是她这些年来在赛场上为国争光、风头无两的事实让这种情绪更加真实。
很多人对她有强烈的保护欲,总希望她在每一方面都能“赢得漂亮”,从这个角度看,舆论的激烈也就不难理解了。
但人们也应该试着跳出情绪本身,去看看制度之外的现实考量。
全红婵并非“失败者”,而是以自身实力进入了全国顶尖大学之一,这本身就是一件极具含金量的事。
更何况她所代表的不只是奖牌和荣耀,还有一种从基层奋斗出来的坚持。
很多网友喜欢她,恰恰是因为这份“接地气”的真实和纯粹。
不过与此同时陈芋汐被保送至同济大学也同样是实至名归。
她近年来的表现稳定,三年三冠、技术细腻、心理成熟,在赛场之外她也始终没有忽视文化课的积累,这点在高水平运动员中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
能进985既是实力体现,也是她长期坚持的一种回报。
而她和全红婵并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更像是各自走在不同轨道上,但都在朝着更远的目标前行。
所以说也许比起“谁赢谁输”的话题,更值得讨论的是,如何在复杂制度中为这些年轻运动员铺设一条真正公平、可持续的成长路径。
在竞技场上她们为国家争光,在学业上她们也应该拥有追梦的自由和保障。
看懂了这一点,也许就不会再因为一个211与985的差别而大惊小怪了。
北青网2025-05-06——全红婵、盛李豪、黄雨婷等人拟被保送
中国青年网2024-10-02——校园早新闻|奥运冠军陈芋汐收到同济大学的聘书!
钱江晚报2025-01-17——事关2025年高考!体育总局印发通知
更新时间:2025-05-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