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论坛:如果中国航天真的这么厉害,为什么无法做到海上着陆?

最近在美联社论坛上,有个帖子火了,一个美国网友看到SpaceX的龙飞船3月18日在佛罗里达外海溅落,感慨那俩航天员终于回家了,顺便问了一句:中国航天不是挺牛的吗,发射次数全球第一,为什么他们的返回舱还老砸在沙漠里,不像我们这样海里落?技术跟不上?这个疑问戳中了不少人,下面回复刷屏了,从荷兰到马来西亚的网友都来掺和。说实话,这问题问得挺接地气的,中国航天这些年确实风头正劲,但为什么不搞海上着陆?这事儿得从头说起,不是技术不行,而是各有各的算盘。

先说说背景吧。2025年3月18日,龙飞船在美国东部时间下午顺利溅落在佛罗里达附近海域,那俩航天员Sunita Williams和Butch Wilmore从去年6月5日升空,本来计划一周任务,结果因为波音星际客机的推进器故障和氦泄漏,拖了九个月才回。他们转乘龙飞船返回,海水缓冲,回收船梅戈号很快就捞起来了。新闻一出,论坛上就有人对比中国神舟系列,说我们为什么不学学这个。话说,中国航天起步晚,1992年才定下载人三步走战略,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无人试飞,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坐神舟五号上天,21小时14圈,成了第三个掌握载人技术的国家。相比美国从阿波罗时代就开始玩儿,中国确实追赶快,但路径不一样。

为什么中国选陆地硬着陆?简单说,地理因素摆在那儿。中国陆地广袤,尤其是内蒙古的东风着陆场,那片戈壁滩平坦开阔,几百公里内车辆网格布满,伞降后坐标锁定,搜救队直奔现场,拉起舱体检查。海上着陆呢?中国海岸线长是长,但东海、南海这些地方船多风大,洋流一变,舱体就容易漂移,找起来费劲。记得嫦娥六号2024年6月25日从月背带回样本,就是在东风着陆场伞降,月壤密封好,车辆队直接运回实验室。要是海里落,风浪一拍,样本污染了怎么办?美国不一样,他们有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岸线拉得老长,海军舰队机动性强,从阿波罗11号1969年7月20日开始就习惯海溅,蛙人潜水固定浮标,回收快。但美国也得防天气,飓风季一到,浪头能把舱体拍坏。

技术上,硬着陆不比软着陆简单。返回舱再入大气层,表面温度上千度,热盾材料得扛住,结构设计精确到毫米级。降落伞张开,风阻拉扯,然后缓冲囊充气落地,那冲击力得控制在4G以内。中国从神舟一号就开始迭代,伞囊系统升级,反推发动机点火刹车,座椅抬升缓冲,气压维持一气呵成。荷兰网友在论坛上说,硬着陆对抗冲击和减震设计要求更高,实战验证无数次,材料和控制炉火纯青。英国网友反驳,说美国技术积累厚,从冷战期就开始,SpaceX又迭代上百次,中国才20多年历史,实验室少经验薄。马来西亚网友补刀,地理决定一切,美国地广人稀海域宽,中国陆地多,硬着陆更稳当,不存在谁先进谁落后的说法。

硬着陆的精度高,落在指定区不会漂,回收链条短,成本低。中国空间站天宫建成后,神舟任务频次高,2025年4月24日神舟二十号发射,航天员对接舱外作业,全年载人发射3次,天舟补给接力。5月29日天问二号小行星采样返回,长征火箭回收成功。7月30日长征八号甲送卫星,8月15日长征十号系留点火试验。这些都靠陆地着陆支撑,戈壁上烟尘散去,技术员拆解检查数据。要是换海上,风暴一刮,信号丢了,追着舱体满海跑,多麻烦。

再说回收效率。中国东风着陆场有直升机、车辆队,伞降后几分钟就到,航天员出舱体检快。海上回收得船队出动,缆绳固定,医护上船检查,时间长点。龙飞船溅落后,Williams和Wilmore腿软,互相搀扶上甲板,直升机送休斯顿,花了半天。神舟十九号2025年4月30日返回,东风场气象推迟一天,硬戈壁对直升机友好,落地后航天员蔡旭哲他们状态良好,出舱挥手。神舟十二号2021年9月17日返回,反推发动机刹车,那小爆炸是正常操作,不是事故。硬着陆经得起考验,缓冲囊膨胀,冲击峰值稳。

中国航天为什么不急着改?因为现行方案够用,还在优化。2025年全年发射68次,创纪录,送年货到空间站,登月服亮相,嫦娥六号月壤分析出新发现。硬着陆技术含量不低,热冲击承受,伞减速,囊缓冲,全链条国产。相比Soyuz,俄罗斯也陆地落,用软着陆发动机减力,但水落冲击小,不需要刹车火箭。中国路径自成一派,起步晚但标准高,背后是工程积累。论坛上有人说,中国没掌握软着陆?扯淡,地理不合适罢了。就像美国不搞陆地回收一级箭体,SpaceX Falcon 9海平台捕捉,机械臂夹持,但中国长征系列陆基回收,2025年6月海基测试成功,箭体垂直降落平台。

长远看,中国航天不光追美国,还超车。空间站独立建好,探月工程嫦娥系列,探日工程推进,2025年长征十二号首飞,海南发射架雨后湿润,遥测站追踪。杨利伟从2003年首位航天员,到现在指导新一代,训练厅调整肩带,审阅报告。硬着陆是基础,未来可重复使用火箭迭代,海基回收是下一步,但陆地仍是主力。论坛那美国网友问得直白,但答案是:不是做不到,是不必要。中国航天强大在实用,发射多、成本低、回收稳,不是秀肌肉。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5

标签:科技   海上   中国航天   厉害   论坛   中国   美国   航天员   神舟   陆地   东风   伞降   网友   软着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