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铺已成奢侈品,周大福走向高端!留给老凤祥和中金的时间不多了

中国的珠宝品牌正在加速分化:老铺已成奢侈品,周大福走向高端化,潮宏基锁定轻奢,曼卡龙卡位时尚。老凤祥、老庙和中国黄金却卡在“上不去、下不来”的尴尬处境。

消费持续通缩,金价持续高攀。半年报将迎来行业大考。要么转型挥刀自宫求生,要么在温水煮青蛙的麻痹中沉沦。真的,留给老凤祥、老庙、中金的时间不多了。


杭州西湖畔的法云安缦酒店竹林清池间,周大福的百余件高级珠宝在聚光灯下熠熠生辉——“和美东方”系列作品定价从数十万至数千万港元,直指高净值藏家。

同一时刻的香港,周大福发布了2025财年财报:营业额同比下滑17.5%,经营溢利却逆势增长9.8%,毛利率从24%跃升至29.5%。这份看似矛盾的业绩单,揭示了中国珠宝行业大洗牌的核心逻辑——当黄金消费量骤降24.69%的寒流席卷市场,依赖传统渠道扩张的品牌正在失血。

而通过文化溢价撕开高端市场的周大福们,却找到了新的生存法则。

老凤祥的“凤祥喜事”看似卡位婚庆刚需,但能否真正抓住高端人群,产品力和终端体验是硬门槛;中国黄金则困在“直营卖金条、加盟卖贴牌”的薄利模式中,品牌价值难以提升。在黄金消费疲软、金价高企、渠道分化的当下,这两家老牌企业确实面临“上不去、下不来”的尴尬。


破局者:高端化与差异化的三条突围路径

珠宝行业的转型已非选择题,而是生死存亡的必答题。周大福的自我革命堪称传统巨头转身的教科书案例。

2018-2023财年间,周大福疯狂扩张7000余家门店,营收增长355亿港元,却陷入“下沉市场泥潭”——毛利率不升反降,品牌形象老化。转机始于2022年,第四代传人郑志雯出任集团副主席,这位曾主导瑰丽酒店收购的继承人,为周大福注入了奢侈品基因。

转型大刀首先砍向渠道:关闭近千家低效门店,在深圳万象城等高端商场打造“博物馆式空间”,实施“一场多店”策略。同时组建由前路易威登设计师刘孝鹏领衔的50余人高珠团队,与国宝级工匠协作。

产品革命同步推进:传福系列与故宫系列年销售额各达40亿港元;推出专为Z世代设计的CTF PET宠物珠宝;更以“和美东方”高级珠宝系列完成品牌金字塔尖的封顶。

潮宏基则选择轻奢赛道作为护城河。通过与Chiikawa等热门IP合作,抢占“谷子经济”;更开创性地将“花丝镶嵌”非遗工艺融入K金设计。其花丝糖果系列在阿里鱼众筹平台上线12小时销售额突破200万元,创下珠宝单款销售纪录。

曼卡龙另辟蹊径提出“未来东方主义”美学。在合肥银泰城的巡展中,巨型扭蛋机与新年心愿站吸引年轻人排队打卡,凤华系列从东方宫廷美学中提取灵感,而生肖灵龙系列则巧妙结合龙年玄学潮流。这种将传统文化转化为互动体验的策略,让曼卡龙在年轻群体中建立了鲜明的品牌认知。


失速者:传统模式的集体陷落与变革挣扎

一、老凤祥:靠“藏宝阁”与“凤祥喜事”冲击高端,但三大短板亟待突破

“藏宝阁”与“凤祥喜事”主题店确实是老凤祥近年重点布局方向,前者定位类似老铺的奢侈品,后者定位婚庆细分市场,主打“国潮+喜庆”场景。但从落地效果看,其高端化进程仍受制于三大瓶颈:

1. 产品设计与工艺能力不足

——老凤祥2024年中报显示,其珠宝首饰类产品营收同比下滑4%,而黄金交易(投资属性)却增长26%,反映出其高溢价首饰类产品竞争力薄弱。

——对比周大福的“传福系列”(年销40亿港元)或潮宏基的花丝镶嵌非遗工艺(单款众筹破200万),老凤祥缺乏畅销款标志性工艺IP,设计仍停留在传统龙凤图案或高仿其他品牌款式,难以打动年轻高净值客群。而凤祥喜事这个IP终端运营有较高的要求(面向有钱人,单是吸引进店就太难了)

2. 终端运营效率低下

——尽管门店数突破6022家,但单店效益堪忧:2024Q3营收暴跌42%,净利下滑46%,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金价高企(2025年金饰价逼近1000元/克)进一步抑制婚庆刚需消费。

——其主题店装修风格趋同(如红金或黑金配色、传统纹样),缺乏场景化体验(如周大福的“博物馆式空间”或曼卡龙的“扭蛋机+心愿站”),对年轻客群吸引力不足。

3. 渠道管控与加盟商矛盾

——加盟店占比96.5%,但总部对终端控制力弱。2024年推行“藏宝金”“凤祥喜事”主题店时,加盟商因投资过大(单店动辄5000—8000万,也没有几家加盟商可以投得起)、而且装修成本高、动销慢而抵触,全年仅净增28家门店,远低于2023年的385家增速。

二、中国黄金:直营依赖金条、加盟陷入贴牌,转型需打破“品牌空心化”

中国黄金模式本质是“品牌授权商”而非珠宝商,这导致两大结构性困局:

1. 直营渠道:金条占比过高,抗风险能力差

——2023H1黄金产品占营收98.24%,其中投资金条占主导。这类产品毛利率仅3%-4%,且对金价波动极其敏感。2024年金价飙升至616元/克后,消费需求骤减,直营渠道缺乏高毛利品类缓冲。

2. 加盟体系:品控失控与信任危机

——加盟店占97.1%(3537家),但管理松散:加盟商可自行采购外部黄金产品,仅需缴纳30元/克的“挂签费”即可使用品牌。这导致产品粗制滥造,甚至爆发“北京加盟店跑路事件”(涉及4000万托管黄金无法兑付)。

——品牌授权模式虽贡献1.37亿年收入(毛利率100%),但仅占净利润的17%,却严重透支品牌信誉。

3. 转型尝试:培育钻石难解近渴

——2022年宣布进军培育钻石,但进展缓慢。培育钻需全新供应链和营销体系,与其现有金条渠道难以协同,且面临豫园股份、LightMark等专业品牌挤压。


老铺启示录:奢侈品路径的产业链壁垒

当传统巨头挣扎求生时,小众高端品牌却走出令人瞩目的曲线。老铺黄金的成功逻辑:通过深耕非遗工艺打造文化奢侈品。

这类品牌的护城河建立在三个不可复制的要素上:

——工匠壁垒:依赖数十年经验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师,手工制作周期长达数月

——材质创新:如周大福高珠系列将翡翠等东方材质与钻石融合

——文化叙事:“和美东方”以莲花、宫宇等元素构建东方哲学表达

周大福高级珠宝总经理余培在解释周大福高珠战略时道破天机:“创意设计、工艺部、产品部、市场营销、VIC团队构成一个完整的高奢品牌”。这种能力需要长期积淀,非资本短期投入所能达成。

产能瓶颈反而成为奢侈品的护身符。正如琳朝、华铺等品牌“供不应求”的现状——手工制作周期与稀缺性共同推高藏品价值,形成与大众消费品的本质区隔。


生死转型:从渠道驱动到价值驱动的重构

一、老凤祥未来突破点:

若想真正激活“藏宝阁”与“凤祥喜事”的价值,老凤祥需:

——绑定非遗工匠资源:参考周大福在深圳自建高珠工坊、整合国宝级工匠的模式,打造独家工艺IP(如结合花丝、珐琅的婚庆系列);

——重构终端体验:将主题店升级为“婚庆服务空间”(如提供礼服定制、珠宝刻字、仪式策划),而非单纯卖货场景;

——收缩渠道聚焦高线城市:减少低效加盟店,将资源倾斜至长三角、珠三角等婚庆消费力强的区域。


二、中国黄金未来突破点:

——向上游延伸控本:利用央企背景,争取集团注入贵金属回收资产(如中金精炼),降低原材料成本波动风险;

——收紧加盟管控:参考周大生“指定供应商+统一设计”模式,减少贴牌产品比例,建立品控飞检机制;

——借力政策红利:获取海南免税牌照或跨境金融资质,开发黄金租赁、黄金ETF等衍生业务。

——加快海外布局:延着一带一路海外布局,加盟与直营和结合。尤其是印度和中东市场。

渠道塌方、消费分化的背景下,老凤祥和中国黄金需做出路径抉择:


——老凤祥更需“产品革命”*:若无法在3年内打造出具有文化溢价的核心产品线(如“凤祥喜事”高端定制系列),将彻底沦为渠道商,被周大福、潮宏基挤压生存空间。

——中国黄金必须“重构品牌”:继续卖贴牌授权等于饮鸩止渴。需壮士断腕:削减低质加盟店,通过央企资源获取免税或金融牌照,转型为“贵金属服务商”。


结论:要么向上突破,要么向下沉沦


老凤祥的“藏宝阁”“凤祥喜事”不是解药,而是试金石——若仍依赖传统婚庆符号+渠道铺货,无法在工艺和体验上对标周大福的高珠系列,终将被高端客群抛弃。


中国黄金的加盟帝国根基已朽:当“中国黄金”四个字的公信力因加盟乱局持续损耗,其品牌价值将归零。

留给这两家企业的时间,可能比财报显示的更紧迫:当周大福毛利率已达29.5%、潮宏基用IP联名抢占Z世代时,老凤祥和中国黄金若仍困在“渠道驱动”的旧逻辑中,将注定成为行业整合的牺牲品。未来3年,要么成为细分市场的价值创造者,要么沦为黄金流通的搬运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7

标签:时尚   奢侈品   走向   时间   周大福   黄金   中国   品牌   渠道   宏基   喜事   系列   珠宝   工艺   金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