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立冬,南北吃货的“节气仪式感”就立刻拉满了。北方朋友的朋友圈基本被饺子刷屏,南方朋友则晒着五花八门的吃食,有人就好奇了:为啥北方立冬非得吃饺子?南方这时候又在吃啥?其实这里面藏着不少老祖宗传下来的讲究,咱慢慢聊。

北方人立冬吃饺子,最先想到的就是老辈人常说的“补冬”。立冬一到,天气骤冷,身体得赶紧储存能量抗冻。饺子这东西多实在啊,面皮裹着肉馅或素馅,有碳水有蛋白质还有蔬菜,一口一个全是营养,正好给身体“充充电”。
更有意思的是“交子”的说法。立冬是秋冬交替的节点,“交”就是交替的意思,而饺子的形状像极了古代的“元宝”,既贴合“交子”的节气寓意,又讨了个“吃元宝招财”的好彩头。小时候就听奶奶说,立冬吃饺子,耳朵才不会被冻掉——虽然是玩笑话,但裹着热气的饺子咬开,肉馅的香混着葱姜味,再蘸点醋,浑身都暖烘烘的,确实比啥都抗冻。
而且北方人吃饺子还爱搭着蒜,就着腊八蒜或者生蒜,解腻又开胃,一家人围在桌边擀皮、包馅,说说笑笑间,冬天的冷意都被驱散了一半。

老北京的立冬讲究更细致些,除了饺子,铜锅涮肉也是“标配”,有句老话叫“立冬涮肉,不穿秋裤”。讲究点的人家会选东来顺式的清汤锅底,就着现切的鲜羊肉,裹上麻酱、韭菜花、腐乳调的蘸料,一口下去暖透全身。另外老北京吃饺子爱选酸菜馅或白菜猪肉馅,说是“酸菜开胃、白菜抗冻”,配上刚出锅的腊八蒜,酸香解腻,这才是地道的立冬味儿。
比起北方“统一战线”吃饺子,南方的立冬美食可就花样百出了,毕竟南方地域广,各地风俗差得不少,总结下来大概是“喝汤吃肉吃甜口”三大流派。
喝汤派:暖身又滋补 南京、杭州一带的朋友,立冬必喝“老母鸡汤”。老母鸡慢炖几个小时,汤里飘着金黄的油花,撒点葱花,喝一口从喉咙暖到胃里。有的还会加当归、枸杞,说是补气血的好东西。广东朋友更讲究,立冬要喝“羊肉汤”,用带皮羊肉加萝卜、生姜炖,驱寒效果拉满,配上一碗白米饭,香得不行。

吃肉派:大口吃肉才叫补冬 福建闽南的“姜母鸭”是立冬爆款,鸭子用麻油炒香,加姜片、米酒慢炖,姜片的辛辣和鸭肉的鲜嫩融合,吃着一点不腻,还能驱寒。浙江台州一带爱吃“白斩鸡”,说是立冬吃鸡肉,能补元气,一家人分一只鸡,配着本地的黄酒,惬意得很。
甜口派:甜甜蜜蜜过冬天 江南地区比如苏州、上海,立冬爱吃“团子”,有芝麻馅、豆沙馅的,蒸得软软糯糯,咬开流心,甜到心里。宁波朋友则钟情“汤圆”,和元宵节的汤圆不同,立冬的汤圆更注重糯米的软糯,配着糖水喝,暖甜暖甜的。还有潮汕地区,立冬要吃“甘蔗”,说是“立冬食蔗不会齿痛”,啃着清甜的甘蔗,既能补水又能当零嘴。

不管北方吃饺子还是南方玩花样,立冬美食的讲究其实离不开“补冬”和“暖身”这两个核心。老祖宗说“立冬补冬,补嘴空”,意思就是天气冷了,得把夏天消耗的能量补回来,为过冬做准备。
从食材上看,立冬吃的大多是温热性的:羊肉、鸡肉、生姜、大蒜这些,都是为了驱散体内的寒气;同时也讲究“应季”,比如北方会用立冬前后新鲜的白菜做饺子馅,南方会用当季的萝卜炖肉,新鲜又有营养。
另外还有个隐藏讲究——“团圆”。不管是北方一家人包饺子,还是南方全家围坐喝鸡汤、吃团子,本质上都是借着美食聚一聚,聊聊家常。毕竟天冷了,一家人凑在一起才最暖嘛。
所以啊,立冬吃啥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份对节气的敬畏,和家人围坐的温暖。
更新时间:2025-11-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