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打造eVTOL“天空之城”联合体模式重塑全球低空经济竞争格局

文/低空经济探索者

清晨的华东无人机基地,一架银白色复合翼eVTOL划破晨雾,在1370平方公里的跨省空域中平稳飞行。与此同时,闵行区智能工厂里,机械臂正精准装配着碳纤维机身——这是上海打造的eVTOL“天空之城”的日常图景。

2025年7月,上海率先组建“eVTOL规模化总装制造基地联合体”,御风未来、时的科技、沃兰特等头部企业共同签署战略协议。这一创新模式打破了传统产业单打独斗的局限,通过整合长三角飞控系统、复合材料、动力电池等产业链资源,在金山、闵行两大制造基地形成“总装+测试”双核布局。其中金山区上海湾区高新区新建的85.73亩无人机基地2.0,已实现“拎包入驻”式服务,企业可在此完成从试飞到适航认证的全流程验证。

产业集聚的背后是技术突破的加速。峰飞航空采用碳纤维复材使机身减重40%,创下250公里航程纪录;联合体协同研发的高能量密度电池,让eVTOL载重能力提升30%。而政策赋能更为行业注入强心剂:上海“十四五”规划将高端装备产业目标锁定7000亿元,并牵头组建华东低空经济产业联盟,联合7个民航试验区推动适航标准统一。

全球竞速中的中国突围

当欧美企业仍在实验室调试原型机时,上海企业已实现国际化破局:

沃兰特斩获泰国泛太平洋航空 17.5亿美元订单(500架eVTOL),创中国行业出口纪录;

峰飞航空成为全球唯一同时取得TC/PC双证的吨级厂商,在阿联酋沙漠和东京湾完成海外首飞;

金山基地建立的“海-岸-城”物流网,已累计飞行23万架次,形成可复用的低空运输范式。

三位一体:上海模式的创新密码

上海eVTOL产业崛起的核心在于 “联合体+联盟+特色园区”三位一体架构:

1. 制造联合体打通技术壁垒——倾转旋翼与复合翼两条路线并行研发;

2. 产业联盟统一规则——解决空域管理、适航认证等关键瓶颈;

3. 特色园区提供基建支撑——1370平方公里空域、8条跨省航线构筑商业化基础。

上海eVTOL产业生态布局

总装联合体整合长三角供应链复材成本降低25%

无人机基地2.0试飞测试一体化适航周期缩短40%

低空经济联盟制定7项行业标准空域利用率提升300%

挑战与未来:2028年的天空革命

尽管前景广阔,适航审定周期长、起降点建设成本高等挑战仍存。但上海正将大飞机产业链的成熟经验平移至低空经济:政府引导基金精准注入,40家智能工厂建设加速,适航法规持续创新。专家预测,随着金山-舟山等航线常态化运营,2028年上海有望率先实现“空中出租车”商业飞行。

当沃兰特的倾转旋翼机载着乘客穿越陆家嘴天际线,当峰飞的物流无人机将海鲜从嵊泗直送外滩餐厅——这座城市的天空正被重新定义。上海模式证明:低空经济的竞争不是单机性能的比拼,而是产业生态协同能力的终极较量。这里诞生的不仅是新型飞行器,更是一套改写全球高端装备竞争规则的中国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9

标签:数码   低空   联合体   上海   格局   竞争   模式   天空   全球   经济   空域   无人机   金山   总装   产业   基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