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剑指中国稀土和电池金属主导地位,美国这次把手伸向了全球海洋!
《金融时报》披露,美政府正酝酿通过行政令,将太平洋深海矿产纳入国家战略储备。这一明确针对中国的资源争夺新动作,立刻在国际上炸开了锅,近40个国家发出一致反对声。
在全球科技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稀土这种关键战略资源的地位愈发重要。谁能率先掌控稀土,谁就可能在未来的科技竞赛中占据领先身位。
作为全球稀土储量和产量都遥遥领先的国家,中国在稀土的开采、出口数量以及贸易流向等方面的政策,势必将对其他国家的科技产业乃至国防安全产生直接影响。
事实上,中美两国围绕稀土资源的博弈早已不是新鲜事。近年来,中国开始强化对稀土出口的规范与管理,这一举措给长期依赖中国稀土的美国高科技产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面对这一局面,科技实力雄厚的美国,虽然长期以来在稀土方面高度依赖进口,却并未坐以待毙。
为了摆脱对中国的过度依赖,美国正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解决方案。其中,一项极具争议的深海采矿计划,成为了其备选方案中一个引人注目的选项。
在海底,散落在海床之上的多金属结核,富含多种金属以及珍贵的稀土。
为了确保国家战略需求,美国已计划大规模开采这些多金属结核,并准备将其存储于国内提前进行战略布局。
信息来源《美拟囤积海底金属应对中国稀土供应链,专家:面对关键矿产问题,美国举措明显慌乱》,环球网,2025年4月14日。
同时,美国正在加速推进国内深海采矿项目的审批流程,力求尽快启动相关项目,抢占先机。
不仅如此,美国还着手在其本土建设矿物加工厂,以便对从深海开采上来的矿物进行提炼和深加工。
目标直指构建一条从深海开采到陆地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旨在确保美国在深海采矿领域拥有完全的自主权和可控能力。
然而,深海采矿绝非易事,摆在美国面前的首要难题便是巨大的技术壁垒。
仅仅是如何利用声呐技术精确绘制海底地形图,如何安全高效地将开采出的矿物输送到遥远的海面,每一个环节都堪称巨大的技术挑战,并且需要美国天文数字般的资金投入。
更令人担忧的是,美国自身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开采深海矿产的成本将远高于传统的陆地采矿,短期内几乎不可能实现盈利。
雪上加霜的是,美国国内的稀土提炼加工产业早已不复往日辉煌,即便美国真的能够成功从深海开采出稀土矿产,也面临着本土缺乏足够配套设施进行提炼和深加工的尴尬境地。
当然,深海采矿绝非仅仅是技术和经济层面的问题,它也影响国际权力竞争。
根据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明确规定,任何国家或组织在公海海底进行的采矿活动,都必须事先获得国际海底管理局的批准和许可。
然而,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美国并非《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缔约国,这使得其国内一些势力蠢蠢欲动,试图绕过国际海底管理局的监管,直接依据其国内法来强行推行深海采矿计划。
美国的这种单边主义行径,将触动国际社会的敏感神经,并立刻招致众多国家的强烈反对和不满。
美国的“单边主义”在太平洋深海采矿问题上再次显露无疑,包括中国、俄罗斯、印度、英国和法国在内的约四十个国家,已经明确表达了对美国此举的强烈反对。
这些国家普遍认为,美国试图绕过国际规则,独自进行深海采矿的做法,不仅与现行的国际法规格格不入,更将严重损害全球多边合作。
然而,深海采矿所牵涉的绝不仅仅是国际法律和国家关系,更关乎我们共同的地球。深海的生态系统极其脆弱,一旦进行大规模的采矿活动,极有可能对海底环境造成无法逆转的永久性破坏。
采矿过程中扬起的沉淀物将严重污染深海水体,对依赖深海生存的各种海洋生物构成致命威胁。
更令人担忧的是,深海中富含稀土的结核,其形成过程往往需要数百万年的漫长积累,一旦被开采殆尽,几乎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再生。
对此,全球各大环保组织深感忧虑,并已发出严厉警告,指出深海采矿对生态环境的潜在破坏程度,甚至可能比陆地采矿还要严重二十倍以上。
可以预见,如果美国执意推进其深海采矿计划,势必将面临来自国内外环保组织的强烈反对和持续抵制,舆论的巨大压力将如影随形。
更新时间:2025-04-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