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家在规划“十五五”的宏图时,我们总觉得那是宏观层面的故事——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绿色制造、数字中国。但这些抽象的词汇,最终都要在一个个普通消费者手里的产品上被兑现。

比如,一台剃须刀。
它看似不起眼,却是产业升级的一个缩影。过去,我们的制造业擅长规模化和成本控制,却在精密制造、核心零部件上长期被“卡脖子”。剃须刀就是典型代表——核心电机、刀头材料、控制算法几乎被海外品牌垄断,国产品牌更多是在低端市场厮杀,难以进入高端赛道。
而近两年,这个格局正在悄然变化。

在今年双十一期间天猫电动剃须刀热卖榜上,一家名为“徕芬”的国产品牌登上了榜首。它没有铺天盖地的广告,也没靠明星代言起量,而是凭借技术积累和产品体验一点点赢得市场。从高速吹风机、电动牙刷,到如今的剃须刀,徕芬始终在走一条看似“窄”、却与国家制造方向高度契合的路——用核心技术做减法,让国产高端真正被看见。

这正是“十五五规划”中强调的转型逻辑: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从量的扩张走向质的提升。
以徕芬剃须刀P3 pro为例,它搭载自研高速双直线电机,动力输出稳定且噪音极低;配合浮动刀头结构,能自动贴合面部曲线,剃得干净又不拉扯;同时支持全身防水和Type-C快充,续航时间远超同类产品——技术创新在此刻,变得可感、可见。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变化不只是单个企业的突破,也代表了整个制造生态的升级。徕芬背后,是完整的国产供应链——电机、刀头、结构件都来自国内高端制造商,其中不少企业同时也是苹果的供应商。从上游材料到下游组装,本土协同让产品更具竞争力,也让国产品牌在价值链中拥有了更高的议价权。

当剃须刀这样一个传统品类,都能在榜单上由国产品牌占据榜首,“高端”的定义也在被重新书写。它不再只意味着昂贵的价格和进口的标签,而是回归到技术与体验的平衡。未来几年,我们或许会看到更多像徕芬这样的案例——不喧哗,不造势,却凭借持续的技术积累和供应链整合,悄然改变市场结构。

这,正是“十五五”规划的现实注脚——
从宏观战略到微观体验,从国家的制造梦,延伸到每个人的生活细节。
更新时间:2025-11-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