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背景
航空航天领域大型承力铝合金构件正朝轻量化、高强度、一体化方向发展。传统MIG/MAG电弧增材制造技术虽具有高沉积速率和良好材料适应性,但存在热输入高、飞溅大、气孔与热裂纹等问题,制约成形质量与力学性能稳定性。
CMT(Cold Metal Transfer)冷金属过渡技术,凭借低热输入和精准熔滴控制特征,为铝合金高质量增材制造提供新解决路径。
为深入理解CMT电弧增材过程中熔滴过渡的瞬态行为,为大型复杂构件近净成形提供工艺依据,某增材制造实验室,利用千眼狼万帧级高速摄像机S1315M,可视化解析熔滴动力学行为与成形质量的内在机理。
2实验简介
2.1 实验目标
2.2 实验设备
2.3 实验布设
将千眼狼高速摄像机S1315M布设于物体斜上方15 cm处,激光光源布设于同侧斜45°照射,调整微距镜头聚焦焊枪焊丝,依据实验需求分别设置分辨率、帧率、曝光时间参数。
图1
3实验数据
通过对千眼狼高速摄像机S1315M采集的视频图像逐帧分析,CMT熔滴过渡周期可分为“熔滴回抽”、“液桥颈缩”、“熔滴分离”三个阶段:
熔滴短路与焊丝回抽阶段:当熔滴与熔池接触时,电流迅速上升,系统检测到短路信号,主动触发焊枪回抽动作。高速图像中可清晰观察到焊丝在接触瞬间“反向运动”,如图2。
图2
液桥颈缩阶段:回抽力作用下,熔滴与焊丝间形成液态金属桥。受表面张力、电磁收缩力的作用,液桥表面的金属液向内收缩,液桥中间部分受到挤压后逐渐变细,直径从初始0.8mm缩减至0.1mm,高速摄像机捕捉到的收缩形态呈现出明显的细腰状形态(图3)。
图3
熔滴分离阶段:当液桥颈缩到液桥无法承受自身张力和外部作用力时,发生断裂,熔滴与熔池分离,通过高速摄像机捕捉到这一断裂瞬间并发现无明显金属颗粒飞溅(图4)。
图4
4实验结论
实验利用千眼狼万帧级高速摄像机S1315M清晰记录了CMT增材过程中熔滴回抽、液桥颈缩、熔滴分离瞬态行为,为CMT工艺机理研究提供了可视化证据:
更新时间:2025-08-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