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关系,从来不靠联系维系

作者:吴钩随笔


有一种关系,很近,不黏;很远,不冷。

你不说话,我也不催促;你忙碌,我安静守候。

久未谋面,依然心安如初。

这,不是疏远,而是成熟的亲密。


一、你不是“社恐”,只是累了

下班回到家,你瘫在沙发上,手机消息一条条弹出。
是同事在提醒会议变更,是朋友在发来聚会邀约,是家人在问今天吃了什么……

你没有力气回复,也不想敷衍寒暄。不是冷淡,也不是无情,只是:

你累了。

这种累,不是身体的,是心的。

在日复一日的人际往来中,你早已习惯了思前想后、小心翼翼。说话要拿捏分寸,表情要维持礼貌,哪怕一条消息,也要反复推敲语气。

有时,你甚至怀疑:我是真的社恐,还是太久没被真正理解?


二、庄子早就看穿了这种“关系疲惫”

庄子在《德充符》中讲过两个看似荒诞的故事。

一个是没有嘴唇的残疾人,一个是颈部长瘤的异相者,他们都因为德性深厚、言谈有度,而被国君亲近。

奇妙的是,朝夕相处之后,国君竟觉得正常人的外貌反而有些“奇怪”。

庄子点破其中玄机:

“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

当一个人的内在足够丰盈,外在的缺陷、身份的标签、社会的判断,都会在关系中被自然“抹去”。

忘,是庄子给予我们的第一剂解药。


三、我们累,是因为记得太多

我们之所以在人际中疲惫不堪,是因为我们太擅长“记”。

我们记得对方是否回了消息,记得谁先主动过,记得彼此的承诺、差异、得失与不快。

记得太多,关系就不再松弛;太多的“记”,其实是彼此之间的“桎梏”。

庄子说:

“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

我们总是忘记该忘的(虚名、计较、身份),却牢记不该记的(恩怨、比较、谁先谁后)。

真正的遗忘,不是冷漠,而是一种精神上的松绑,是放下“角色”的负重,回归人与人最本真的连接。


四、真正好的关系,是“不问、不扰、不必联系”

这个时代太强调“经营人脉”。

仿佛只要不常联络,就意味着疏远;只要不回信息,就是冷漠。

但关系真正的温度,从来不是靠频繁互动维持的。

庄子说:

“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

意思是,鱼在水中,不察水之存在;人若心在“道”中,便不为技而累。

真正亲密的关系,不在于技巧,而在于不自觉的自在。


五、“敢不联系”,才是真正的信任

敢不联系的人,不是疏远你,而是相信你不会误解我

他们懂得,距离不代表冷淡,沉默不代表断裂,放手不是放弃,而是信任你也在走向成熟。

在一段健康的关系中,彼此都能给对方留白:

这,就是庄子所说的“忘”所带来的关系自由。

不是不联系,而是不执着于联系本身。


六、从“记”到“忘”,关系才真正轻盈

“忘”,不是忘记你,而是忘记那些让关系变重的东西:

留下的,是彼此本真,是愿意同行的那份心意。

当你不再执着于关系的表现形式,关系反而更真实、更持久、更安然。

就像鱼儿在水中,不觉水的存在,却不可或缺。

真正深的关系,不是“天天联系”,而是“天天在”。


尾声:放下联系的执念,让关系自由呼吸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渴望关系的圆满。

可走到最后才发现:

真正让你心安的,不是话语的多寡,不是联系的频率,而是彼此之间的那份“无须解释”的懂得。

这不是退让,而是一种通透;不是远离,而是一种信任。

愿我们都能在纷扰世界里,拥有一段段不费力、不解释、不怕沉默的关系。

如庄子所言:“忘其所不忘。”——记得该记的,忘掉该忘的。

让关系回归安静,让我们成为自己。


吴钩随笔|写给每一位愿意不再强求关系的人。

点个「赞」或「关注」,让这份温柔也温暖别人。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5

标签:美文   关系   庄子   国君   心安   本真   沉默   身份   消息   冷淡   误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