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眼镜能否赢得我们的信任?

在多次折戟之后,中国科技公司正竞相让这类高科技眼镜变得实用且价格亲民。



文 | 英国《金融时报》



想象一下,借助人工智能(AI)驱动的智能眼镜阅读外语,看着翻译内容在你眼前实时呈现。这正是阿里巴巴(Alibaba)凭借其全新AI智能眼镜提供的体验。在多年屡屡“出师不利”之后,中国科技公司正竞相将智能眼镜打造的更实用、价格更亲民。


阿里巴巴的夸克AI眼镜折后价格约为560美元,低于苹果或Meta公司即将推出的同类产品预期定价。这个价位可能在决定智能眼镜能否最终走出炒作、真正进入现实应用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十多年来,智能眼镜面临的最大障碍始终是人们的不适感。人们不愿在日常生活中被拍摄。例如谷歌眼镜之所以未能普及,正是因为它让旁观者感到不安。公众对早期增强现实设备的抵触,很大程度上源于担心身边有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录制。这一障碍至今仍是智能眼镜制造商无法回避的难题。


但在这类产品上重金投入的公司——阿里巴巴、小米(Xiaomi)科技、华为、腾讯和百度(Baidu)——正通过强调实用性来化解消费者的抵触。近期的升级重点在实时翻译、语音助手、导航提示和运动数据监测等方面。


尽管目前大多数型号仍配备摄像头,但在隐私忧虑和消费者偏好双重推动下,下一代产品很可能逐步取消视频功能,向不录制的设计转型。


目前,智能眼镜的创新仍与地缘政治密不可分。西方的监管机构和消费者依然对中国的数据处理方式心存担忧。北京方面的网络安全与数据安全法律将本地信息流纳入国家监管,这可能会使中国可穿戴设备在欧洲或美国难以自由运营。即便没有摄像头,任何传输语音或位置信息的设备也可能触发监管警报。


不过,这不太可能完全阻止进展。如果持续拍摄的威胁减弱、价格进一步下降,更多消费者会愿意为便利而接受有限的权衡。


如果去掉主动录制功能,智能眼镜就能摆脱“侵扰性的新奇玩意”的标签,开始成为人人可用的实用工具——从司机、骑行者到游客、翻译员和仓库工人。司机和骑行者无需低头看手机即可查看逐向导航和车速数据。游客能够即时翻译街道标牌或菜单。翻译员可以在对话中依靠实时字幕,而仓库工人则能查看库存数据和操作指引,同时解放双手投入工作。


除了面向普通消费者的使用场景,智能眼镜也正在医疗领域发挥作用。它们正被测试,作为低调的助听设备,吸引那些不愿佩戴传统器械的部分听力下降人群。在医院里,外科医生可以通过智能眼镜查看实时的患者数据、影像扫描或生命体征。


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数据显示,Meta目前以66%的份额主导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其次是中国的华为,约6%。不过,Meta的智能眼镜仍定位于高端市场,其与雷朋(Ray-Ban)合作开发的最新款型起价约800美元。这为竞争对手聚焦价格与实用性留出了空间。


从面向早期采用者的配件向日常工具转变,这种初步迹象正在显现,这与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发展轨迹相呼应。智能手表只有在证明其实用性并达到可接受的价位后才进入主流。过去十年间,中国品牌从几乎没有市场份额成长为全球领先者。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数据,,仅华为今年第二季度就以创纪录的21%全球出货份额超越苹果。中国在去年也成为全球最大的腕戴设备市场。


这一成就源于对健身追踪、心率监测和通知功能等核心特性的专注,而非浮夸的品牌宣传。就连苹果也采取了类似策略,将智能手表从时尚配饰重新定位为健康健身伴侣。智能眼镜很可能也将遵循相同的轨迹。


到目前为止,对它们的大部分反对都源于对被监视的恐惧。但或许这种反应更多反映了人们对这项技术的认知框架,而非它的全部潜力。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1

标签:数码   眼镜   智能   中国   数据   华为   设备   消费者   阿里巴巴   公司   价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