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被闺蜜带走打疫苗后续:孩子出生就被盯上,闺蜜有难言之隐

浙江嘉兴,一位妈妈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认识6年的“好姐妹”,会以“带孩子去玩”为借口,两次将自家6岁男孩按着头强制接种疫苗

不仅如此,男孩本已合规接种过这两种疫苗,重复打针的健康风险成了妈妈心中的巨石。

当“亲近的人”变成“潜在的风险源”,当公共卫生服务的核查形同虚设,我们该如何守护孩子的安全?

报道画面

“带娃玩”变“强制代打”,闺蜜的“温柔陷阱”太恶毒

2025年7月15日下午,嘉兴的李女士接到闺蜜张女士的电话,对方热情提议下午她带李女士的儿子跟她女儿一起玩,让张女士在家休息一下。

因两家是邻居,孩子同龄,6年来互相帮衬带娃,李女士没多想便答应了,可当儿子傍晚回家,一句话让她瞬间慌了神,他说“阿姨带我去打针了,我不想打,她还按着我。”

报道画面

李女士立刻联系张女士,对方却一口否认,不放心的李女士,次日一早带着儿子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监控,画面让她脊背发凉。

监控里,儿子被张女士横抱在怀里,头上戴着明显不合身的粉色鸭舌帽,口鼻被口罩遮住,脸被强行转到一侧,身体还在微微挣扎。

报道画面

叫号屏幕显示“张XX(张女士女儿名)”,可接种台上的,却是自己的儿子,他正被张女士按着头部,完成了流脑疫苗接种。

不仅如此,回溯监控发现,今年1月,张女士用了几乎一样的办法,给男孩裹上粉色羽绒服,再次顶替女儿接种了百白破疫苗,而这两种疫苗,李女士早已按免疫程序带儿子接种完毕。

那么,到底是为了什么,张女士才会如此狠辣,甚至不惜6年“闺蜜情”,对好友的儿子下手呢?

报道画面

从“出生1周相识”到“处心积虑代打”,6年情谊全是算计

李女士回忆,两家的交集始于6年前,儿子出生刚满一周,作为邻居的张女士主动上门探望,因两人年龄相仿、孩子同龄,很快熟络起来。

此后6年,她们互相帮着接孩子、买东西,甚至在对方生病时帮忙照顾孩子,关系好到以“姐妹”相称,李女士从未想过,这份“亲近”可能藏着算计。

第一次代打发生在今年1月,男孩当时5岁多,事后却没跟父母提过,直到第二次代打后,孩子才忍不住说出实情。

李女士仔细回想过往的细节,越想越心惊,张女士总以“孩子体质好”为由,频繁询问儿子的疫苗接种情况,每次带孩子一起玩,总会刻意避开李女士,单独带两个孩子出门。

甚至在儿子某次感冒时,反复打听“会不会影响疫苗接种”。

这些曾被她视作“关心”的举动,如今看来全是为“代打”铺路的铺垫,6年的温情脉脉,最终变成一场蓄谋已久的欺骗,而被利用的,正是她毫无保留的信任。

报道画面

看到两次代打的监控后,李女士第一时间报了警,在派出所,张女士终于松口,却没有半分歉意,给出的原因却是她女儿身体不好,打不了疫苗,怕影响上学,也怕别人知道她的病会歧视她。

不仅如此,她还声称李女士儿子体质好,多打两针没事,给点补偿,这事就算了。

这样的“解释”,在李女士看来格外讽刺,她女儿是宝贝,自己儿子就不是吗?重复打疫苗的风险谁来担?

报道画面

当她拒绝和解后,张女士的态度瞬间转变,直接开始威胁她以后谁也别想好过,而更让李女士寒心的是,张女士的婆婆也赶来“帮腔”,说没啥大不了的,小孩子多打两针也不碍事。

李女士坦言,看到张女士威胁的样子,她彻底断了“念旧情”的想法,她坚决表示,会配合警方调查,绝不和解,这份坚定,既是为儿子讨公道,也是对“以情谊为名的伤害”最有力的反击。

报道画面

网友怒了:支持“硬刚到底”,还提极端自保建议

事件被曝光后,相关话题在微博、抖音等平台迅速发酵,网友的态度一边倒,既为李女士和男孩抱不平,也提出了不少实用建议。

“必须按刑案处理!”是网友呼声最高的观点之一,有网友留言,“用别人孩子的健康换自家孩子的‘安全’,这已经不是‘自私’,而是故意伤害。如果和解,只会让更多人觉得熟人伤害不用担责。”

网友评论

也有网友从“自保”角度给出建议,毕竟这种人记仇又自私,就算法律制裁了她,以后也可能找机会报复,而远离是最直接的自保方式,别让孩子再处于潜在风险中。

虽然这条建议略显极端,但背后是网友对“熟人威胁”的担忧。

所以说,家长们都要记住,别轻易把孩子交给别人带,哪怕是闺蜜亲戚,孩子的安全,只能靠家长自己盯紧。

网友评论

这种警示并非小题大做,中国疾控中心2025年发布的《儿童意外伤害报告》显示,约40%的儿童伤害事件发生在“熟人看护”场景下。

网友的热议,本质上是对“儿童安全”的集体焦虑,也是对“熟人信任边界”的重新思考。

回望这场现实版“狸猫换太子”,我们愤怒于闺蜜的自私与背叛,揪心于男孩的无辜与恐惧,也质疑着医院流程的漏洞与失职。

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从事件中吸取教训,熟人关系不是“免罪金牌”,公共服务不能“流于形式”,儿童安全更容不得半点侥幸。

网友评论

结语

在这个充满复杂关系的社会里,“信任”是珍贵的,但“警惕”同样重要。

家长多一分细心,就能为孩子多筑一道防线;医院多一分严格,就能让恶意少一次可乘之机。

唯有如此,才能让“带娃玩”回归原本的温暖含义,让“闺蜜”不再成为隐藏的风险,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中长大。

这,才是对这起事件最好的回应,也是对所有孩子最基本的守护。

信息来源:【1818黄金眼】男童被带去冒名顶替打疫苗,倒查发现半年前也打过

1818黄金眼 2025-08-16

信源截图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8

标签:育儿   难言之隐   疫苗   儿子   孩子   网友   画面   熟人   男孩   女儿   风险   不仅如此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