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9月,中国从俄罗斯进口了大约829万吨原油,占该月中国原油进口总量的17.5%。
数据一出,西方坐不住了。
图| 石油运输车
北约秘书长吕特直言,中国正在操控俄罗斯,借助能源交易逼迫俄罗斯对欧洲施压,好让中国腾出手来处理台海问题。
这话竟出自一位跨国军事联盟的最高官员之口,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图| 北约秘书长吕特
吕特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源于西方对中俄关系的一种惯性想象。在他们看来,两国关系无异于美国主导下的盟友体系,大哥发号施令,小弟无条件服从。
所以,中国购买俄油,并不是表面经贸合作那么简单,俄罗斯拿了中国的钱,自然要替中国干活。
但问题是,中俄关系从来都不是他们设想的这样。
图| 俄罗斯总统普京抵达大会现场
中国目前是俄罗斯能源出口的最大客户之一,仅在化石燃料方面,就占据了俄罗斯出口总额的40%。
而中俄还在天然气方面深化合作,2025年,双方就“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签署了协议,该管道预计每年向中国输送500亿立方米天然气。
事实上,中俄之间的合作,一贯建立在互相需要,互相信任的条件上,而不是西方所谓的“命令链”关系。
更重要的是,真正研究中俄合作的西方学者也承认,双方远非“操控—被操控”那样简单的关系。
Hudson研究所在一份报告中就指出,中俄关系呈现出“平行协作、战略互补”的模式。
这种模式是建立在共同面对西方压力的现实基础上,但并不意味着其中一方必须要为另一方赴汤蹈火、承担风险。
图| 俄罗斯总统普京乘机抵达天津
吕特之所以能一本正经地说出这种匪夷所思的指控,实际上反映的正是西方在认知上的偏差。
他们既不愿意承认中国的崛起带来贸易格局的变化,又无法用自己所熟悉的两国交往模式去解释中俄关系。
这种焦虑,本质上来说就是在为自己找借口。
图| 北约秘书长吕特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25年年会
俄乌冲突打到现在,欧洲疲惫不堪,民意支持下滑,财政吃紧。他们需要一个“看不见的敌人”来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
他们说俄罗斯不够强,那就需要再加一个“幕后操盘手”,而这个角色,非中国莫属了。
然而,问题是,这种解释虽然听起来“合情合理”,实则经不起推敲。中国买俄油,是基于市场需要。
而且,中方并未将能源进口全押在俄罗斯身上。中国在2025年也大幅增加了来自巴西、印尼等国的采购量,以保障能源来源多元、灵活。
图|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
因此,西方将“买油”定义为“操控”,实在是居心叵测,更是在用冷战思维看待当代各国之间的合作。
他们真正看不懂的,还有中国对俄罗斯的态度。
如果中国真的如北约所说是在“控制”俄罗斯,那么为什么中国没有推动俄罗斯加大对欧洲的军事压力呢?为什么没有公开替俄罗斯站台呢?
相反,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一贯明确,推动政治解决,反对扩大战争。
图| 俄罗斯总统普京
至于俄罗斯,如果它真的被“操控”了,那么为什么在对华经贸之外,还坚持在外交、安全等多个方向上自主决策、独立推进呢?
这恰恰证明了,中俄合作是建立在对等与尊重之上的,而非命令与屈从。
吕特这番话之所以引来无数嘲讽,并不只是因为太过荒谬,还因为他所代表的一种已经是过去式了的世界观。
图|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和北约秘书长吕特举行会晤
西方的合作关系往往建立在“控制”之上,即控制盟友、控制规则、控制叙事。当他们再也无法“控制”中俄的时候,就会把合作看成是威胁,将正常互动看成是阴谋。
他们仍以冷战时期的思维看待世界,而看错了格局,就只会做出错判的判断。
参考资料
1.《中俄已就“西伯利亚力量2号”液化天然气合作项目达成协议?外交部回应》2025-09-02 15:53 | 来源:环球网
2.《多名欧洲领导人:应以俄乌当前战线为谈判起点》2025-10-22 08:33 | 来源:光明网
3.《中国不惧美方施压持续进口俄油,“偏逆着来”》2025-10-21 13:12 | 来源:观察者网
4.《俄乌和平进程受挫?特朗普暂缓与普京会晤 称“不想浪费时间”》2025-10-22 11:31 | 来源:财联社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