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得先看看美国那边。现在的美国,日子其实也不好过。通胀跟野草似的,怎么压都压不住;国债堆得比山还高,制造业回流喊了半天,雷声大雨点小。特朗普急着向选民证明,他的那套“美国优先”才是真理,他需要一场干脆利落的“胜利”来祭旗。
环顾全球,谁最适合当这头“献祭的羔羊”?他盯上了日本。
为啥是日本?道理很简单。首先,日本不敢像咱们中国一样硬扛。中美这六年贸易战打下来,美国自己都快内伤了,也没占到什么便宜。但日本不一样,它在地缘政治上被美国捆得死死的,既没胆子跟美国掀桌子,又没筹码跟美国讨价还价。说白了,就是“好欺负”。
其次,日本的命门太明显了。它是个出口导向型国家,汽车、电子产品、精密零部件,这些都是它的经济支柱。而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恰恰就对准了这些命门。25%的关税加上去,那基本等于直接给日本的出口贸易判了死刑。
所以,特朗普这波操作,真不是一时兴起。他拿捏住了日本的恐惧,那种对“失落三十年”的集体心理创伤。他知道,只要把刀架在脖子上,日本人大概率会怂。
这次的情况,甚至比1985年还要凶险。当年日本好歹还是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家底厚实,还能折腾几下。可现在的日本呢?被那“失落的三十年”掏空了底子,人口老龄化严重得吓人,政府的货币政策工具箱里早就没几件像样的工具了。这时候再来一刀,恐怕就不是再“失落”三十年的问题,而是可能被彻底踢出发达国家的牌桌。
最扎心的是,日本现在环顾四周,连个能商量的人都没有。向东边咱们中国靠拢?它不敢,怕美国主子发飙。指望欧洲?欧盟现在自己都一堆麻烦,哪有空管你。毫不夸张地说,在中美这两大巨头博弈的棋盘上,除了咱们自己,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能力跟美国单挑。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那句名言怎么说来着?“你如果不坐在餐桌上,那你就会出现在菜单上。” 这话简直就是为今天的日本量身定做的。美国发现中国这块骨头啃不动,就先挑个软柿子捏一捏,打一场漂亮的“贸易胜仗”给自己回血。不幸的是,日本就成了菜单上的第一道菜。
而这场所谓的“贸易谈判”,或者说“逼宫”,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已经把日本的底裤扒得差不多了。特朗普政府之前就抛出了一个“三件套”关税组合拳:10%的基础关税,再加14%的对等关税,最后给日本的命根子——汽车产业,再来个25%的特别关税。
这套组合拳打下来,日本当时就懵了。他们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反抗,而是“献礼”。想通过兜售一些“反华大礼包”,比如在军事上更紧密地配合美国,来讨好特朗普,换取关税豁免。结果呢?日本越是卑躬屈膝,特朗普就越兴奋。他发现,这头“奶牛”还能挤出更多的奶。
咱们来看看这场堪称“教科书级别”的收割大戏,是怎么一步步把日本按在地上摩擦的。
第一刀,直接捅向了日本人的饭碗。 在日本文化里,大米近乎是“神圣”的。但特朗普偏偏就从这碗饭下手。协议要求日本立即增加75%的美国大米进口,还得打包采购80亿美元的美国玉米、大豆、化肥,甚至还有什么“可持续航空燃料”。这哪是贸易协议?
这分明是把日本的农产品市场当成了美国的“自助餐厅”,随便拿,还得付钱。日本的首席谈判代表赤泽亮正还嘴硬,说“我们保留了77万吨的免税配额”,但明眼人都知道,配额内美国大米的比例飙升,剩下的日本农民怎么办?这操作,简直是逼着日本人咽下美国米,还得笑着说“真香”。更羞辱人的是,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电视上公开讲:“每个季度我们都要查日本的账本,如果特朗普总统不满意,25%的关税随时回来!” 这不是平等的贸易伙伴,这是老板在给实习生搞KPI考核。
第二刀,砍在了日本的工业支柱——汽车上。 表面上看,特朗普把日本汽车关税从27.5%降到了15%,好像是发了善心。但你仔细看条款,这颗糖里全是毒。日本承诺,取消对美国进口汽车的额外安全检查,全面承认美国的汽车标准。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福特、通用的车可以长驱直入,在日本市场上横冲直撞。可日本车在美国呢?不仅要老老实实交15%的“对等关税”,头上还悬着一把剑——美国随时可以把关税调回25%。最绝的是,日本企业承诺,要在未来几年内,拿出5500亿美元投资美国产业,帮美国人建工厂、解决就业。钱花了,力出了,结果美国自己的汽车工会还跑出来喊冤,说这协议坑了美国工人,让“几乎没有美国成分的日本车”占了便宜。你看这戏码,日本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当了冤大头,还得背黑锅。
第三刀,是釜底抽薪,直接掏空日本的钱包。 那5500亿美元的投资可不是小数目。白宫的声明里吹得天花乱坠,说这笔钱将“重建美国核心产业”,从能源、半导体,到制药、造船,全方位给美国“输血”。
但最狠的条款是:美国要拿走这笔投资90%的利润! 这简直是空手套白狼的殿堂级操作。日本出钱、出技术、出人力,最后眼巴巴看着美国人分红。这哪是投资?这是给美国当了5500亿的“长期义工”。除此之外,日本还得买100架波音飞机,每年再额外采购几十亿美元的美国军火。美其名曰“加强印太地区安全”,实际上就是让日本当美国的“武器提款机”。前段时间,北海道自卫队和美军联合测试“海马斯”火箭炮的画面,就是这场交易最生动的注脚——日本不仅掏钱买单,还得陪着美国练兵,为自己被更牢固地捆绑而鼓掌。
第四刀,则是能源捆绑。 协议里,美国对日本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将大幅增加,还签了阿拉斯加LNG的长期采购协议。这等于把日本的能源命脉,也交到了美国手里。以后日本的电费账单上,每一度电可能都飘着“Made in USA”的味道。
这一套连环刀下来,日本已经被割得体无完肤。而最致命的连锁反应,已经出现了。
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企业台积电,最近就传出消息,可能要推迟在日本熊本县建设第二座工厂的计划。为啥?就是因为担心特朗普的关税政策。
台积电转而选择优先扩大在美国的投资,毕竟它已经承诺在美国投资超过1650亿美元。这个消息对日本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日本原本指望靠台积电重振本国半导体产业的雄心,现在看来,可能要被特朗普的关税大棒给搅黄了。
你看,这就是赤裸裸的“劫掠式同盟”,美国通过极限施压,迫使全球最顶尖的资本和技术,都流向美国,哪怕牺牲的是最“亲密”盟友的利益。
面对如此彻底的“屠宰”,日本就没想过反抗吗?他们想过,但他们的反抗方式,显得那么可悲。就在6月底,特朗普还在社交媒体上抱怨日本“被宠坏了”,宁可大米短缺也不买美国货,威胁要终止一切谈判。日本的回应是什么?是加倍地想要证明自己的“忠诚”,希望通过在其他领域,比如地缘政治上,扮演更激进的反华角色,来换取美国的垂怜。
这恰恰暴露了日本最根本的困境:它在战略上已经失去了自主性。它被牢牢地钉在美国的战车上,当美国需要它当“反华先锋”时,它要冲锋;当美国需要它当“移动血包”时,它也得乖乖献血。
特朗普这种“杀鸡取卵”式的做法,也在腐蚀着美国自己建立的同盟体系。当盟友的价值只剩下被榨取和被利用时,信任也就荡然无存了。无论是日本悄悄开始尝试用人民币结算液化天然气,还是德国高喊着要搞“欧洲防务自主”,都说明大家心里不踏实了,都在悄悄地寻找“后美国时代”的出路。
更新时间:2025-08-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