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第一少将、第一中将、第一上将、第一大将、第一元帅,都是谁

#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妍妍

编辑|妍妍

《——【·前言·】——》

开国将帅的排名是有讲究的,绝不是随意把人名放进去就行的。其中有五个军衔位置,堪称“开国第一”。

从第一元帅到第一少将,这些位置不仅是军功的象征,也代表着一段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每一个“第一”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或是激烈的权力博弈,或是无数次生死拼搏。那么,这些“第一”的人物又分别是谁呢?

第一元帅:朱德

提起中国革命,朱德这个名字绕不过去。

从四川富顺的一个贫苦农家到共和国元帅第一人,朱德的人生像极了中国革命的缩影:艰难、曲折却最终走向胜利。

朱德早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军事,后来加入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

但革命胜利后,他逐渐看清了军阀混战的本质,毅然决然地前往欧洲寻找救国之路。

在德国的柏林,他邂逅了周恩来,在后者的影响下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并最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朱德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经过艰苦跋涉,到达了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合,共同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

从此,"朱毛红军"的名号传遍全国。朱德担任红军总司令,带领红军转战南北,为中国革命立下了不朽功勋。

长征途中,朱德多次亲自战斗在最危险的地方。

过雪山时,他把自己的棉衣让给了伤病员;过草地时,他和战士们一起挖野菜、吃草根。

这位总司令始终与普通士兵同甘共苦,赢得了全军上下的敬重。

抗日战争爆发后,朱德出任八路军总司令,指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敌后游击战。

解放战争中,他又担任解放军总司令,为人民解放军建设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1955年,朱德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在元帅序列中排名第一。

这一排名既是对他军事才能的肯定,也是对他在党内地位的尊重。朱德的威望仅次于毛泽东,他是元帅序列中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1976年,90岁高龄的朱德离开了人世。

第一大将:粟裕

在大将序列中,有一个名字如雷贯耳——粟裕。

这位被誉为"粟裕镇大将"的军事天才,指挥过近百次大小战役,几乎场场胜利,创造了中国现代战争史上的奇迹。

粟裕1907年出生于湖南省会同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期的他就立志救国,积极参加革命活动。

1926年,年仅19岁的粟裕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次年参加了南昌起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粟裕在江西苏区和中央苏区担任红军高级指挥员,指挥了多次反"围剿"作战。

长征开始后,他担任红军总部作战科科长,参与指挥了四渡赤水等重要战役。

抗日战争爆发后,粟裕转战华中战场,指挥新四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他善于充分发挥游击战的特点,灵活运用军事战术,多次重创日军。

在著名的苏中战役中,粟裕运用"诱敌深入,各个歼灭"的战术,一举歼灭日伪军13000余人,创下了华中战场歼敌最多的纪录。

解放战争时期,粟裕指挥的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等,都是解放战争中的经典战例,被收入军事教科书,供后人研究学习。

特别是在孟良崮战役中,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全歼国民党军整编74师,击毙敌军王牌师师长张灵甫,一战成名。

1955年授衔时,粟裕被授予大将军衔,排在大将序列第一位。

据说当初军衔评定时,粟裕本可能被授予元帅军衔,但他主动提出让衔,表示自己的资历和贡献还不够。

这一"让衔"事迹,体现了粟裕的谦逊品格,更赢得了全军上下的敬重。

粟裕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指挥家,还是一位军事理论家。

他撰写了大量军事著作,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84年,粟裕因病去世,享年77岁。

第一上将:萧克

黄埔军校的学员中,有一位身材瘦小却目光炯炯的青年,他就是日后的上将第一人萧克。

从黄埔一期学员到共和国上将,萧克的军旅生涯横跨了中国近代史最动荡的几十年。

萧克年轻时就展现出过人的军事才能,他不仅是优秀的指挥官,更是一位出色的军事理论家。

在长征途中,他曾担任红军总部参谋长,为突破敌人的重重封锁出谋划策。红军过草地时,物资极度匮乏,士兵们饥肠辘辘。

萧克带头吃野草根、树皮,还写下了《行军日记》,记录了这段艰苦岁月。这份日记后来成为了研究长征历史的重要资料。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萧克多次担任重要指挥职务。

他作战勇敢,指挥有方,屡立战功。特别是在辽沈战役中,他指挥部队切断了敌人的退路,为战役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5年授衔时,以萧克丰富的战争经历和卓越的军事才能,他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上将序列的第一人,被战友们亲切地称为"萧克镇上将"。

晚年的萧克并没有停下脚步,他潜心研究军事历史,著书立说,还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

2008年10月24日,101岁高龄的萧克离开了人世,他在生命的最晚期,见证了奥运的召开,成为开国将领中最长寿的一位。

他的一生跨越了三个世纪,见证了中国从积贫积弱到繁荣富强的巨大变迁。

第一中将:徐立清

军衔评定工作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既要考虑历史贡献,也要顾及现实职务。在这个过程中,徐立清的表现令人敬佩。

徐立清1910年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7岁时,他参加了平江起义,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徐立清在红军中历任连长、营长、团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爆发后,徐立清在八路军中担任旅长、师长等职,指挥部队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他担任第一野战军一兵团政委,参与指挥了西北战场的一系列重要战役。

1955年军衔评定时,按照徐立清的职务和贡献,本应授予上将军衔。可徐立清三次主动申请降级,最终获授中将军衔。

有人不解:为什么要主动请降?徐立清的回答很简单:"我的贡献还不够,不应该贪大求高。"

徐立清的高尚品格,不仅体现在主动请降上,还体现在他对工作的严谨态度和对战士的关心爱护上。

他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战士的生活情况,解决实际困难。在他担任的部队中,战士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徐大政委"。

徐立清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成为了中将序列中的标杆和榜样。1983年,徐立清因病去世,享年73岁。

第一少将:解方

在少将序列中,有一位特殊的将领——解方。

解方1907年出生于山东省莱阳县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青年时期,他考入北京大学,接受了进步思想的熏陶,并于192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解方被派往日本留学,专门学习军事。

在日本期间,他不仅刻苦学习军事知识,还积极为中国共产党获取情报,为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解方回国参加抗战。

他在八路军中历任参谋长、副师长等职,参与指挥了多次对日作战。

解放战争时期,他担任东北军区副参谋长,参与指挥了辽沈战役等重要战役。

朝鲜战争爆发后,解方被任命为志愿军第一任参谋长,成为彭德怀的重要助手。

在朝鲜战场上,解方凭借丰富的作战经验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协助彭德怀指挥志愿军与装备精良的美军作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胜利。

特别是在第五次战役中,解方制定了精妙的作战计划,使志愿军成功突破了"联合国军"的防线,取得了重大战果。

1955年授衔时,尽管解方职位较高,是志愿军参谋长,但因为他入党较晚等原因,被授予少将军衔,并在少将序列中排名第一。

解方没有任何怨言,他深知军衔只是一种象征,真正重要的是为党和人民做出的贡献。

解方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军事指挥员,还是一位杰出的军事理论家。

他撰写了大量军事著作,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84年,解方因病去世,与他的战友粟裕在同一年离开了人世。

《——【·结语·】——》

从朱德到解方,这五位各军衔序列第一人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军人风骨。

军衔只是一种荣誉象征,而他们的精神和品格才是永恒的财富。中国军人的骨气和气节,将永远传承下去。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资料:

《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军事科学出版社,2002年)

《共和国将帅》(解放军出版社,1999年)

《朱德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

《粟裕年谱》(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4

标签:少将   元帅   解放战争   中国共产党   军衔   作战   大将   上将   红军   中将   序列   战役   军事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