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守护着全国独一份的牛奶霜,却说“不该一家独大”!


在珠三角腹地,沙湾古镇静卧800余年,因地处古海湾半月形沙滩之畔得名。


这里土壤肥沃、水草丰美,当地人世代养殖水牛,产的奶浓度高、奶味醇,被称作“滴珠牛奶”,清朝时便已有专业户“日产牛奶千余斤”的记载。


沙湾古镇留耕堂。陈钰晶/摄


当地人以优质水牛奶为原料,创制出姜埋奶、凤凰奶糊、牛奶白饼等一系列美味小吃。在众多甜品中,最负盛名的当属姜埋奶。“吃过姜埋奶,才算来过沙湾古镇”这句话一直流传至今。


曾惠庄,沙湾水牛奶传统小食制作技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是当地著名甜品师傅“牛奶铛”的传人。


1992年,她创办了自己的牛奶甜品店“沁芳园”,至今已经营三十余年。她被街坊熟客亲切地唤作“庄姐”。



一碗姜埋奶熬出 30 年名气


庄姐的创业故事,是沙湾水牛奶发展的一个缩影。


作为番禺本地人,她从小在水牛奶的香气中长大。父亲是沙湾当地的中医,常讲姜埋奶的食疗功效;家中姐姐们也从事这一行,这让她对水牛奶制作产生了浓厚兴趣。


她回忆,解放前小小的沙湾镇曾有四家牛奶店。解放后,随着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沙湾的餐饮店合并后保留了一家“沙湾酒家”,下设多个美食制作部门,年轻的庄姐便进入其中的牛奶部工作。


在这段岁月里,庄姐拜当地著名甜品师傅“牛奶铛”何锦铛为师,潜心学习,把姜埋奶的制作方法深深刻在心里。


后来,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岭南,庄姐也看到了个人创业的机遇。1990年,她开始筹备自己的甜品店,1992年正式创立“沁芳园”


位于沙湾古镇的沁芳园门店。陈子欣/摄


“当时很多人不看好,给我泼冷水,说沙湾没什么生意,但我就是想试一试。”庄姐始终相信传统小吃的魅力与生命力。


创业初期虽然辛苦,但庄姐觉得很开心。“那时请人容易,而且大家觉得吃牛奶、甜品是日常必需。”她欣慰地回忆,“沁芳园”很快打响了名气,慢慢吸引了来自广州、深圳、东莞乃至国外的客人。


她笑着说:“当时还有个说法,想看靓车就去‘沁芳园’,因为很多人开车来,就为吃一碗姜埋奶。”


而这份名气的背后,藏着庄姐对姜埋奶近乎偏执的讲究。她坦言,这道小吃看似简单,实则讲究极多。


曾惠庄正在制作姜埋奶。陈子欣/摄


姜要选淀粉质丰富的小黄姜,不去皮;煮牛奶时需文火慢沸,再通过反复“拉奶”将温度精准降至70-80摄氏度;最后将牛奶快速“埋”入姜汁碗中,静置15秒,待其凝结。


制作姜埋奶的部分原料与工具。图源:沁芳园供图


庄姐特别强调“埋”这个动作必须快,才能让姜中的蛋白酶与牛奶的酪蛋白瞬间充分反应,使奶体均匀凝固。“姜汁若放久了,淀粉分离,就凝不起来了,所以我们三十秒就能做成一碗,而有些做法则需要等三分钟,但等三分钟后它的最佳赏味期就过了。”


她坦言,一碗好的姜埋奶,勺子放上去要不沉底,拿起时不粘奶,才算成功。


沁芳园出品的姜埋奶。陈子欣/摄


庄姐说自己对制作非常“阉尖”(挑剔)。“我的父母和师傅都是这样的人,我也成了这样的人,一件事,要么不做,要做就尽量做好,只要有一点点做得不好,我都要重来。”


正是这份执着,让她在资讯不发达的年代,凭一手传统技艺与专注的心,成为食客口耳相传的金字招牌。


濒临失传的牛奶霜和她的不舍


除了姜埋奶,沁芳园还珍藏着一道更为少见的传统小食——牛奶霜。


它曾是沙湾人探亲访友的佳品,用水牛奶浓缩凝结成固体,切一小块用开水冲泡,就变成了一杯香甜的水牛奶。但因其制作技艺复杂,如今只有沁芳园的曾惠庄和她的传承人卢子壕仍在坚持。


沁芳园出品的牛奶霜。陈子欣/摄


“可以说,全国现在大概只有我们‘沁芳园’还在做这个牛奶霜了。”庄姐的语气中带着自豪,也透着一丝忧虑。


她解释,制作牛奶霜不仅辛苦,更考验耐心与经验。“你得长时间守在炉灶前,只用水牛奶和白糖,反复煮沸、熬炼,直到水分完全蒸干。”听起来简单,实则全凭对火候的精准拿捏。“火太猛,水分收得太快,成品韧性不足;熬过头,它又会变硬,难以切块。没有多年的经验,根本做不成。”


曾惠庄正在切已经成型的牛奶霜。图源:沁芳园供图


因为制作辛苦、产出效率低,年轻人多不愿学这门手艺。“现在的人都想赚‘快钱’,而制作牛奶霜是一门需要传承的手艺。”


为了不让牛奶霜失传,庄姐想出一个办法:把它包进糯米糍里,做成内馅。“只要我还在沁芳园、还在做姜埋奶一天,我就不希望牛奶霜失传。”一句话,道尽她对传承的执着与匠心。

两代接力,她守传统,他们开新路


如今,随着庄姐年事渐高,她的儿子何伟明与儿媳卢子壕已正式接过甜品店的经营重任,肩负起传承沙湾水牛奶传统技艺的使命。


2023年2月,卢子壕被认定为番禺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沙湾水牛奶传统小食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她不仅在技艺上承接衣钵,更推动传统走向现代,为水牛奶注入新活力。


“我们推出了很多新式甜品,比如现在很受欢迎的斑斓蛋奶糊、斑斓牛奶砖等。”卢子壕介绍,“现在年轻人更注重健康,水牛奶本身营养价值高,我们就围绕‘健康’做文章,不断调整甜度与配方,推出低糖甚至无糖的款式。”


卢子壕创新的斑斓系列新品。陈子欣/摄


除了延续传统,卢子壕也推动产品形态的创新。例如,传统姜埋奶不宜打包,他们就研发出“炖奶”,冷热皆宜,方便外带。


除此以外,他们还探索出了水牛奶入菜的更多可能性。其实,在卢子壕之前,庄姐早已在水牛奶入菜方面进行探索,创新出牛奶椰子炖竹丝鸡、牛奶蒸蛋白、炒牛奶、炸牛奶等水牛奶菜品,希望让食客了解水牛奶的多种可能。


沁芳园以水牛奶入菜制作的水牛奶菜品奶油大虾(上图)和虾仁炒牛奶(下图)。陈子欣/摄


如今,卢子壕将这些菜式发展成为完整的“牛奶宴”,并开设了融合水牛奶制品的“私厨”菜馆。不仅如此,还将水牛奶创新用于饮品、甜点、火锅汤底等多种场景。


传承不只靠经营,也靠传播。作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卢子壕每年都会举办公益课程,走进学校讲解水牛奶的相关知识。“看到学生成功做出姜埋奶,兴奋地说‘老师我成功了’那一刻,我也特别开心。”


庄姐对这位接班人十分满意:“她肯吃苦、专注、认真,不仅学会了传统,还开发出新品种。她们比我厉害,我比较守旧,她们有创新思维。”


曾惠庄与卢子壕展示牛奶白饼的制作技艺。陈兰/摄


而面对市场的变化,两代人都有清醒认知。庄姐说:“现在的人把甜品当享受,不像过去那样争先恐后地吃。”卢子壕也坦言:“近几年大家的消费观念变了,糖水从‘每日必备’变成了‘偶尔享用’。”


尽管消费潮流已变,她们传承的初心却始终如一。在她们看来,手艺的生命力不在于独占,而在于共享。“我们教技术从不藏私,谁来学都欢迎,谁想开店我们也支持。”庄姐语气坚定地说:“行业只有成行成市,才能真正活起来,不该一家独大。”


如今,庄姐仍会时不时到店里看看,监督出品,而卢子壕则带着徒弟们继续探索水牛奶的更多可能。


或许这就是非遗传承的意义,不是守着老技艺不变,而是让老味道跟着时代走,让后来的人,还能尝到属于沙湾的、甜甜的记忆。



文 | 陈兰

编辑 | 李媛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6

标签:美食   牛奶   全国   沙湾   水牛   传统   技艺   甜品   古镇   小食   手艺   斑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