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利小年,这个指数今年怎么赚到两位数收益

2025 年,成长大年,A股红利小年。

当主动基金赚着 30%的年收益时,许多红利玩家却看着 3%左右的年收益发呆,哪怕再好的绝对收益心态,多少总有点惆怅,眼前满是朱自清《荷塘月色》的那句名句: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正因此,前几天提及行业中性红利(长江)全收益指数今年迄今 10%+的收益时,许多读者纷纷来问是否有跟踪的指数基金产品。

很可惜,长江证券不是持牌指数机构,所以相关的指数短期内应该不会有指数产品跟踪。

不过,今年能做到两位数收益,且有指数基金跟踪的 A股红利指数还是有的,比如我之前介绍过中证智选高股息指数(代码:932305)。

难得的两位数收益

2025 年,三大A股红利指数,的确有点灰头土脸。

尤其是三季度,当万得全A 单季度上涨 19.46%时,三大红利指数表现都很一般,其中红利低波(全)甚至因为重仓银行受拖累,是下跌的。也就是国庆长假之后,在 A股调整之时,红利板块,才少许有些反弹。但即使如此,今年迄今收益,依然处于低水平。

相比之下,中证指数公司去年 9 月底才推出的中证智选高股息指数(代码:932305),显然表现要好不少,至少是两位数收益了。

在指数发布时,中证智选高股息指数自 2019 年迄今的年化收益很是不俗,比三大 A股红利指数都要高出好几个百分点。当然,因为这都是指数发布前的数据,在发布后的样本外数据是否能继续强势,才是关键。

如今,中证智选高股息指数发布已有一年出头,全市场首只也是唯一一只跟踪这一指数的ETF——高股息 ETF(159207.SZ)自 2025 年3 月 27 日成立迄今也有快七个月了,这期间中证智选高股息指数全程表现始终处于比较强势的水准。这无疑也让指数投资者对其多了几分信心。

超额收益从何而来

中证智选高股息指数为何今年表现不俗,通过对价格指数和全收益指数的收益拆解,我们可以一窥究竟。

下表是中证智选高股息指数 2019 年迄今的收益拆解。请注意,这里的股息贡献是采用两个指数的几何超额收益计算(除法算法),与简单相减结果略有不同,在价格指数涨幅较大的年份,能公允体现派息(不含再投资效应)的贡献。

从表中可以看到,2025 年,中证智选高股息指数的股息收入是大头,价格收入是小头。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 2025 年连红利指数普遍股息率萎缩的年份,中证智选高股息指数股息贡献依然在 6%之上。这或许就是其独到编制规则的魅力所在。

之前在分析这个指数时就提及过:中证智选高股息指数可以视为第二代 A股红利指数,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优势,那就是——用预告股息率代替了已实现股息率,配合5 月抢跑调整成分股

相比传统红利指数,智选高股息指数尝试做出的突破,就在于其核心逻辑的“预案前置化”。具体而言,它在选股时不再仅看过去三年的分红记录,而是以“最新披露的现金分红预案所对应的股息率”作为判断标准。这样的好处就是更动态的去筛选面向未来股息率更高的成分股,以实现更高的股息率。

下图是中证智选高股息指数与三大 A股红利指数逐年股息贡献(同样是几何超额口径)的对比,可以看到中证智选高股息指数要高出 2 个百分点。对于高股息类指数,股息是长期收益的重要来源,中证智选高股息指数通过优选高息股实现了更高股息率打底,自然为其长期年化收益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当然,除了股息率高之外,“抢跑”在五月调仓,也使其有望更高的捕捉高息股在股价上的波动。

今年 5 月13 日,是中证智选高股息指数发布后的第一次样本外调仓,通过 Wind我们可以对调入和剔除个股 90日的表现进行统计,以判定调仓对指数收益是正贡献还是负贡献。

由于 Wind 披露调仓时,调入个股的即时权重并不披露,所以我采用 5 月 30 日披露的月度权重来代替,以计算调入和剔除个股在成分股调整后 90 日的加权表现。

从下表可以看到,调入的加权 90 日收益是 10.17%,而剔除的是加权收益是 5.78%,可见这次调仓是正收益。

由于这次调仓幅度不小,调出的成分股涉及指数 72.4%的权重,所以这一加一减的超额收益,对于指数的增厚,还是贡献不小的。

下图是中证智选高股息指数与中证红利全收益指数的比值图,曲线向上代表中证智选高股息指数相对中证红利全收益指数走强,反之则是走弱。图上的绿色虚线就是中证智选高股息指数今次的调仓日,可以看到之后的确有一波超额逐步涌现。

值得注意的是,中证智选高股息指数成分股为 50 只,这次调仓涉及 36 只的更替。如果计算算术平均表现,其实纳入的表现还稍逊于剔除个股。

但对高股息类指数,最有魅力的就是权重的设定。中证智选高股息指数采用了同类指数不多见的预案股息率/波动率加权,通过权重的设定,让调入个股产生超额。

更均衡的行业配置

如果我们从行业角度回看今年这次中证智选高股息指数的调仓,金融股的权重可谓是“骤降”,大幅增加了公用事业、医疗保健、能源板块的行业暴露。

考虑到银行股从 7 月开始显著走弱,5 月的这次调仓,无疑在规避银行调整上,有贡献。对比 7 月以来中证智选高股息指数相较中证红利全收益指数的比值曲线,与中证银行相较万得全A 的比值曲线,可以看到一定程度上的同步。

以最新的行业分布(申万一级行业口径)来看,中证智选高股息指数目前第一大行业是煤炭,其次是机械设备、纺织服装、交通运输,银行只轮到第五位。这与 A股红利三大指数显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哪怕是相对注重行业分散的红利低波 100 指数,银行也有 19.39%的权重,更不要说银行占据将近半壁江山的红利低波。

从这个角度,也能看出中证智选高股息指数在一个红利基金组合中的价值——可以提供更强的异质性。

下图是智选高股息全收益与红利低波(全)的滚动 26 周相关系数,可以看到进入 2025 年后,相关系数大幅下降,目前仅为 0.45,这种低相关性,可以为整个红利基金组合,提供更稳健的表现。

小荷才露尖尖角

作为一个去年才发布的新指数,中证智选高股息指数到今年 3 月才有了第一个指数产品——高股息 ETF(159207.SZ)。

由于 2025 年是红利小年,市场热衷于成长风格,所以相关产品规模还不大,目前在 2 亿元左右。而且由于场外联接产品尚未发行,所以许多以场外基金为主渠道的红利拥趸,暂时还无法追踪这一指数。破局,还有待时日。

当然,一年的样本外表现,或许还不足以让我们就此断言这是一种必定长期更优的红利策略。市场的风格总在轮动,一种策略的有效性,往往需要经历牛熊周期的完整考验。

但无论如何,对于追求股息收益的投资者而言,中证智选高股息指数至少提供了一个有趣的新思路和新选择。在这样一个传统红利策略整体沉寂的年份里,它的表现证明了在A股这个市场中,通过对编制规则的优化来寻求更佳的收益,依然存在着值得探索的空间。未来,这个“尖尖角”能否长成亭亭玉立的“荷叶”,不妨让我们拭目以待。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1

标签:财经   小年   红利   收益   指数   股息   权重   贡献   行业   银行   个股   基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