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白宫会面,改写了全球关键矿产的格局。当中企与哈萨克斯坦的百亿钨矿合作即将尘埃落定时,特朗普的强势介入让局势骤然反转——美企以70%控股权拿下这座全球顶级钨矿,背后是美国重构战略资源供应链的野心,更是一场没有硝烟的资源争夺战。

钨,这个在元素周期表上不起眼的符号,却是现代军工的“命脉所在”。熔点高达3410℃、硬度仅次于金刚石的特性,让它成为穿甲弹、导弹推进器、航空发动机的核心原料,没有钨,先进武器装备几乎无从谈起。而全球30%以上的已探明钨储量集中在哈萨克斯坦,这座待开发的大型钨矿,价值数十亿美元,更是被业界视为“兵家必争之地”。

过去数年,中国企业凭借长期合作积累的信任与技术优势,与哈方的谈判已进入收尾阶段。谁也没想到,特朗普政府直接下场“干预”,以“非常规手段”打破平衡。最终,美国私营矿业公司Cove Capital LLC与哈国国企达成协议,一举拿下两处矿床的绝对控制权,哈方仅保留30%股权。这纸协议的签署时机,恰好卡在托卡耶夫访问白宫之后,其背后的政治博弈不言而喻。

哈萨克斯坦的“转向”,实则是地缘夹缝中的无奈选择。作为连接欧亚的枢纽国家,哈国经济上对中国依赖度极高——外贸额超40%与中国相关;但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政治上又不得不忌惮西方的压力。特朗普政府抛出的“选择题”十分直白:要么与美企合作,换取西方的贷款与防务支持;要么坚守原有合作,承受地缘政治风险。最终,托卡耶夫选择了前者,用一座战略钨矿换取短期安全保障。

而美国的图谋远不止一座钨矿。此次“中亚五国+美国”峰会,本质上是一场“资源打包”行动:除了哈萨克斯坦的钨矿,美国企业还拿下了乌兹别克斯坦的稀土、铜矿勘探权,同时敲定42亿美元的哈萨克斯坦铁路合同。从拉美的锂矿到非洲的钴矿,再到中亚的关键矿产,美国正以“多元化供应链”为幌子,掀起一场全球资源“圈地运动”,核心目标就是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切断中国在战略资源领域的优势。

对于中国而言,这场“截胡”虽令人遗憾,却不足以动摇全局。美国能夺走一座钨矿,却夺不走中国与中亚数十年积累的信任根基。中国与中亚的合作早已超越单一资源交易:中吉乌铁路稳步推进,能源管道互联互通,贸易往来持续升温,这些深度绑定的“利益共同体”,是外部压力无法轻易撕裂的。
更关键的是,中国早已布局应对。一方面,持续深化与中亚国家的战略融合,通过产能合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让合作纽带更牢固;另一方面,加快国内战略矿产的勘探开发与循环利用,降低对外依赖风险。资源可以被争夺,但互联互通的体系、互利共赢的信任,才是长远合作的“压舱石”。
这场钨矿争夺战,不过是美国全球资源博弈的一个缩影。未来,战略矿产领域的竞争只会更加激烈,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单边施压或许能得逞一时,唯有平等合作、互利共赢,才能实现长久稳定。中国在中亚的“根”,早已深植于互联互通的土壤中,这绝非一座钨矿就能撼动的。
更新时间:2025-11-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