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人有多会经商?给他一把真理,他能在国际贸易中闻名异国他乡

山西文水人有多会经商?

这么说吧,给文水人一块铁,他能将其锻造成特色钢模板,在国内外承揽桥梁、公路、水利、体育场等大型工程建设,能为太原迎泽大桥的加固贡献一份绵薄之力,让“文水铁艺”的烙印深嵌神州大地;给文水人一把真理,他就敢闯荡于老挝、柬埔寨、越南,在国际贸易中闻名异国他乡···

文水这片土地与商脉的搏动,早已共振了千年。

文水最早有名的、最成功的商人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一代女皇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他以卖木材发家致富,因资助唐国公李渊太原起兵,成为唐朝的开国功臣,当地流传的“文水十八怪”顺口溜当中那句“皇帝的老子卖木材”,便是历史投在乡土记忆中最鲜活的一瞥。

说起文水人经商,文水民谚有云:“七成人在外做买卖。”此种说法虽不免夸张,然其商贾足迹之广远,确凿可证。光绪二十九年《文水县乡土志》载录:文水全县人口十七万有余,经商者竟达一万三千余人——几乎每八人中便有一人执商贾业。其商踪北抵海拉尔、满洲里,远涉库伦(今蒙古国乌兰巴托),南至武汉,西达兰州,东入京津,更在太原、绥远、归化城、包头、张家口等地星罗棋布。

京城干鲜果行的百年风云,是文水商人写下的浓墨重彩一章。明清鼎盛之时,北京百余家干鲜果铺,文水人经营竟占十之八九,从业者逾两千之众,几成垄断之势。至二十一世纪,在京经商的文水人据估已达四五万之多,于粮油、铁艺、建筑、装潢等行业中持续深耕。

照片来源于丽彬文化园

文水人的商脉,如老树之根深探四方:豆制品、铸造冶炼、钢模板、宾馆旅宿、沙棘饮品、白酒牛肉、农产品深加工……其商业触角所及,遍及百业千行。

文水人常被喻为“胶泥头”——此土语道尽他们骨子里的执拗、较真与百折不回。正是这种近乎顽固的坚韧,将吃苦、敢闯、敢冒险的秉性淬炼至极致,成就了文水商人在晋商星河中不可磨灭的光华。

胡兰小镇西红柿酱

毫不夸张的讲,若予文水人一枚西红柿,他能以祖传之技,将其化作行销三晋的醇厚酱料;若允其开设一家饭店,他能于博物馆内辟出一方天地,融餐饮、展览、非遗研学、科技体验等多功能于一体······

正如阿基米德所言,给他一支撑点,可撬动地球;予文水人而言,给他们一个商机平台,他们便能在各自领域攀上峰巅。这份“胶泥头”的韧性与钻劲,是深植于黄土地的商业密码,亦是千年商脉于时代浪潮中奔涌不息的生命力。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6

标签:历史   文水   他乡   异国   真理   国际贸易   太原   胶泥   干鲜果   商贾   文水县   商人   阿基米德   乡土   乌兰巴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