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个特殊的皇帝,他开局一个碗,装备全靠捡。
就这么硬生生打下来了一个大好河山,虽然在成为皇帝的过程中他乞过讨、出过家,但这也不妨碍他成为千古一帝,并建立了华夏最后一个汉人王朝——大明。
到底是什么促使他走到巅峰的一步?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朱元璋出生的时候,元朝的统治其实已经岌岌可危。老百姓那可真是民不聊生啊,日子那可比吃黄连还苦。
而朱元璋出生的时候,身边已经有7个哥哥姐姐了。养活八个孩子的朱家,那真是穷得叮当响。
朱元璋小时候,由于排行第八,村里人都管他叫朱重八。
为了这八个孩子,朱元璋一家子都去给地主刘德当佃户了。
种地、放牛、干苦力,反正能干的活使劲干,不能干的活学着也要干,这才让朱家这一大家子勉强混口饭吃。
为了活着,朱元璋小小年纪就开始了“打工人”的生活,他每天给地主家放牛,还经常饿肚子。
有一次,朱元璋和其他几个放牛的小伙伴实在是饿得受不了了。
他们就商量着反正地主这么多头牛,他们偷偷宰一头吃了地主应该也不会发现。
于是几个人便选中了一头体格最健硕的,三下五除二就把牛宰了。
正当几个人吃得正香的时候,有个叫王二突然哇的一声哭出来。
朱元璋连忙询问他怎么了,王二嘴里还嚼着肉,口齿不清晰地说:我害怕,我把牛偷吃了。
他这一哭不要紧,带着其他几个人也都哭了出来。现在填饱肚子了,几个人后知后觉想起来害怕了。
正当大家束手无策只知道哇哇大哭的时候,还是朱元璋脑子好使。
他眼珠子一转,一个“妙计”就出现在了脑子里。
放牛回去的路上,他跑得飞快。到了地主家,他气喘吁吁地和地主说:不……不好了,有头牛,跑到山里了,怎么追也追不上,边说还边观察地主的反应。
说来这个地主确实脑子不够使,就这么轻易相信了朱元璋。
这件事,就被朱元璋略施小计圆了过去。
又过了几年,朱元璋的老家爆发了瘟疫,地主一家举家搬走了。
朱元璋不仅连放牛的工作也没了,他的父母和大哥在半个月内也接连病死了。
死的时候,朱家连口棺材钱都没有,只能用草席卷着,潦草地埋了。
站在父母和大哥的坟前,朱元璋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让穷苦人都摆脱这种生活,过上好日子。
父母死后,朱元璋和几个哥哥姐姐就分开逃荒去了。
为了生存,他来到了皇觉寺出家为僧。
虽说得好听是来当和尚的,但进来之后,朱元璋就发现这些老和尚就把他当打杂的,每天天不亮就让他去打扫寺院,晚上还经常把他打发出去打水,趁机把他的饭吃了。
除了这些不公平的待遇,老和尚还经常打骂朱元璋,丝毫不拿他当人看。
为了生存,朱元璋都忍了下来。
可是没过多久,寺庙也穷得揭不开锅,住持说:寺里养不起你们了,都出去化缘吧!
朱元璋只好捧着个破碗,一路要饭流浪,从安徽走到河南,风餐露宿,差点饿死。
也正是这段经历,让他更加坚定了要改变命运的决心。
25岁那年,红巾军起义爆发。小时候和朱元璋一起放牛的伙伴汤和劝他:兄弟,来当兵吧,比要饭强!
面对这个邀请,朱元璋内心犹豫再三,迟迟不敢下决定。
正巧有一天,他路过一个寺庙。鬼使神差中,他来到大殿跪了下来,想要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佛祖。
结果他连掷了三次签都是上上签,朱元璋明白,加入义军就是他当前最好的归宿。
于是,他加入了郭子兴的红巾军。
刚入伍的时候,朱元璋就是个普通小兵,但他打仗不要命脑子又好使,很快被郭子兴看中提拔为亲兵。
而且,郭子兴的养女马秀英十分欣赏朱元璋。郭子兴在看透女儿家的心思之后,就把马秀英许配给他。
郭子兴死后,朱元璋自然而然地接管了这支队伍,带着兄弟们打下和州。
至此,红巾军才算有了自己的地盘。
这时候有个叫朱升的老书生给他出主意,说了九个字: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一听就明白这是让他先闷声发大财。
朱元璋这人主打一个听劝,他当即带着部队攻下集庆路,改名应天府。
他开始在这里招兵买马,准备慢慢积攒实力。
当时,天下最强的对手是占据江西的陈友谅,这家伙有几百艘战船,嚣张得很。
而在应天府的朱元璋,早就已经把目光瞄准了陈友谅这块肥肉,毕竟他那几百艘战船谁看了不心动啊。
虽然当时的陈友谅手握六十多万大军,但是朱元璋心里早有了应对之法。
任凭你陈友谅多少的军队,到了朱元璋这儿,也都得溃不成军。
很快,朱陈二人迎来了一场生死较量。
1363年,朱元璋和陈友谅在鄱阳湖决战,朱元璋的船小,眼看要吃亏,危急时刻,朱元璋派敢死队驾着火船冲进陈友谅的连环战船,一把火将对方烧了个精光。
灭了陈友谅后,朱元璋的队伍士气大涨。
于是,他又马不停蹄南下,收拾了占据苏州的张士诚,这家伙有钱但没出息,围了十个月城才终于拿下。
经历了两场大胜仗之后,朱元璋觉得时机成熟了。他便派徐达、常遇春带着二十五万大军北伐,第二年就把元顺帝赶出了大都。
次年正月初四,四十岁的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定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正所谓一朝龙在天,凡土脚下泥。当上了皇帝之后的朱元璋,心中总有一个结始终解不开,他认为,也是时候去见见故人了。
一天下朝之后,朱元璋突然宣布要回皇觉寺看看。大臣们吓得直哆嗦,觉得皇上这是要秋后算账啊!当年他在庙里可没少挨揍。
礼部尚书战战兢兢地问要不要准备銮驾,朱元璋一摆手:准备什么銮驾?朕骑马去!
说完,便让侍卫去马厩牵他的马。
朱元璋的马还没到皇觉寺,皇觉寺众僧人就已经心惊胆战地跪了一地。跪在第一个的,正是当年在寺内百般刁难朱元璋的住持。
很快,朱元璋就骑着马到了皇觉寺的门口。
看着眼前整整齐齐跪了一地的人,朱元璋忽觉沧海桑田,物是人非。
进寺之后,朱元璋每走一步,曾经的记忆就会涌上心头。
这里是他每天扫地的地方,那里是他被罚跪的角落……
在住持的引领下,朱元璋进入了大殿。
看着眼前熟悉的大佛,朱元璋便点了一炷香,想祈求佛祖保佑大明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正当他想要跪下时,却突然停止了举动,心中开始犹豫。
如今的他贵为天子,若下跪,岂不有损天子颜面?若不跪,又怕佛祖感觉不到诚心。
于是朱元璋就把这个刁钻的问题抛给了住持:住持,朕需要下跪吗?
话音刚落,全场的人屏住呼吸,寂静得可怕。而住持本人,也被朱元璋这个问题问得冷汗直流。
他明白,这个问题若是答得好,全寺便可安然无事。若是答不好,怕是全寺都要灰飞烟灭……
但住持毕竟也是见过些世面的,冷静地思考了片刻之后,他不卑不亢地回答:当世佛不拜过去佛。
话音一出,朱元璋满意地仰天大笑。痛痛快快的跪了下来,恭恭敬敬地向佛祖磕了个响头。
看到朱元璋这个反应,现场的人才松了一口气。
不得不说,住持这马屁拍得真是一语双关。
既巧妙地避开了朱元璋的致命一问,还将朱元璋从凡人的身份提升到了“佛”的高度上来。
二来,又暗指朱元璋本人才是百姓心中的“佛”,无需向泥塑的佛像低头。
离开皇觉寺后,朱元璋龙颜大喜,回去后不仅给皇觉寺封了善款,还封赏了寺院上下的所有人。
皇觉寺也由此香火常盛,发展壮大。
洪武三十一年,南京城阴云低垂。
七十一岁的朱元璋躺在龙榻上,眼前浮现出七十载风云:从皇觉寺的孤灯到鄱阳湖的烽火,从淮西的饥荒到奉天殿的辉煌。
随后,暴雨倾盆而下洗刷着金陵城的朱墙。
朱元璋的一生,换过许多身份:放牛娃、和尚、枭雄、君主。
但所有面目终被雨打风吹去,唯余紫金山下孤坟一座。
碑上八字如铁: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更新时间:2025-04-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