郓城县武安镇洪王庄
据《王氏族谱》载,清初,王氏祖鸿渐从城县红船迁此建村。以姓氏并采取祖讳之“鸿”字,故取名为鸿王庄。清光绪元年(1875年)梁氏祖德顺迁此,因土地较多,并广施穷人,故群众送名“梁善人”,故也称梁善人王庄,建国前后,鸿王庄演变为洪王庄。洪王庄有王、梁、陈、李、苏、魏、杨、郭、刘、宋、吴、张、童姓氏。
1937年抗白战争期间,该村学生梁初仟从学校返回故乡,开展党的工作,同年在该村建立了郭西南第一个党支部。1938年春梁仞仟在该村举办抗日“自卫团”训练班,后称“窝窝”队”。同年1月中共鄂城中心县委在洪王庄成立。
人物
梁仞仟(1912-1941)原名梁手振,共产党员。1931年在菏泽六中(现菏泽一中)初中学习期间,积极投入抗工救国运动,组织请愿团支援各地抗门活动。1933-1937年在济南一中高中学习,于 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党支部书记和中共济南市委委员,负责领导学生运动,并担任《新业时报》副刊的总编辑。期间组织学生黑课,游学示威声援抗战,并进行募捐。1937年因共产党身份暴露,6月由省委安排回鄂城开辟工作,发展党员。9月在洪王庄建立党支部,梁彻仟任支部书记,属山东省委领导。1938年1月,中共鄂城中心县委于洪王庄建立,梁初仟任县委书记,1938年6至8月,领导建立郸城第一支人民武装抗日自卫团小分队,自此,在鄂城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口武装斗争开始,与日军及反动武装进行了顽强的武装斗争。1939年5月中共鄂城中心县委改建为中共运西地委,后改为中共鲁西区第七地委,梁初仟任书记。是年7月任八路军第七支队政治部主任(臣斌任司令员、张国华任政委),9月当选为鄂城抗日县政府县长,领导开展减租减息运动。1940年当选为中共“七大”代表,因“七大”延期召开,被分配到马列主义学院学习,后调到中央研究院工作,1941年9月逝世。党中央为悼念梁仞千同志,把他安葬在延安黄家坪山顶上,立碑一座,以示永久纪念。1975年又移葬于郓城东郊宋金河畔的烈士陵园。
梁秀松(1892-1939)仞仟之父,曾任郓城县六区区长,1939年11月在于阁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梁秀松(1882—1940),字锦亭,郓城县武安镇洪王庄村人。为人忠厚,乐于接济他人,在洪王庄一带享有较高威望。
1937年8月,梁秀松的长子共产党员梁仞仟由济南返回郓城开展革命工作,当时郓城在国民党统治下,活动十分困难,梁秀松的家成了共产党领导全县人民抗日活动的中心。梁秀松带领全家人都投入了抗日运动,经常为抗日工作人员放哨、洗衣、做饭,给抗日工作以物资上的大力支援。
1938年,中共郓城中心县委派梁秀松插入伪六区区中队,秘密宣传抗日主张,开展抗日活动,使他带领的第二中队接受了共产党的领导,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
1939年9月,他当选为六区抗日区长,任职后他夜以继日地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活动。他作风民主,团结同志,对外地来工作的干部尤为关心。
1940年1月,他去于阁村开展抗日工作,由于奸细的出卖,惨遭国民党特务暗杀。
更新时间:2025-04-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