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衢州常山县,石灰石资源丰富,曾被誉为“浙西钙都”。辉埠镇路里坑村坐落于“钙都”核心区。近年来当地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进行产业转型,如今“石灰村”吃上了“生态饭”。
常山“石灰村”
吃上“生态饭”
傍晚时分,常山县辉埠镇路里坑村的露营基地上人头攒动,一群放暑假的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正在体验用石灰窑烘焙面包。
石灰窑长什么样,怎么用,外来的游客大多都没见过,现在拿来烤面包,味道与烤箱烤出来的又会有什么区别,别说孩子们,成年人都会很好奇。一问一答间,大家不仅长了知识,也了解了路里坑村的历史。
衢州市常山县辉埠镇路里坑村党支部书记 刘志亮:以前全村有22个窑,还有深加工的石灰厂将近20多家。当时我们整个村就有500多号人在这个矿山上就业。
刘志亮回忆,那时候虽然大家都能赚到一些钱,但也不得不咽下环境急剧恶化的苦果。
2005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浙江全省推广,也是在这一年,三衢石林景区获批国家级森林公园,景区内的路里坑村也开始了转型之路,探索发展乡村旅游。
此后随着常山“蓝天三衢”生态治理工程全面展开,全县165孔石灰窑、201条石灰钙加工生产线、16家轻钙企业陆续关停,矿山修复、边坡复绿,路里坑村开始爬出自己挖的生态坑。
生态好了,来景区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山村民宿大受欢迎,2019年,路里坑村把工业遗迹和乡村自然环境有机结合,整体开发运营村里的闲置资产:村头的天然岩洞摇身一变成了岩洞餐厅,在社交媒体上爆火出圈。
仅今年上半年,路里坑村矿坑营地已经接待游客超过十万人次,营收将近200万。2000年出生的聂梦蓉如今是村里矿山顶上“窑书房”读书社社长,平时专注于文字创作的她闲暇之余也帮助村里运营新媒体,写攻略、发视频。聊起“面包窑”前曾经枯萎的大树重现勃勃生机时,她感触很深。
在聂梦蓉的创作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四五月的时候,胡柚花开得正是时候,我们总会采一些拿回家放在卫生间里当作香氛使用。我也总是将胡柚花放在床头,或者把胡柚花做成香包挂在身上,那样身上也总是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味。那是童年的味道,也是家乡的味道。
绿色规范种植
“土特产”变“致富果”
初见樊利卿,他刚风尘仆仆从重庆回到常山,带着一份沉甸甸的胡柚购销大单。
常山县胡柚种植户 樊利卿:去年已经开始初步跟重庆客商合作,这一次过去,我成功把合同签了。
胡柚,在常山有600多年的种植历史,20世纪末,樊利卿从代人收购胡柚做起,慢慢成为远近闻名的贩运大户。
然而,由于当时不少柚农们对果树生长环境并不重视,为提高产量,滥施农药化肥,导致果品质量良莠不齐,胡柚销售价格和数量持续下滑。
坐了一次“过山车”,常山县痛定思痛,希望进行绿色规范化种植,然而当时常山胡柚种植碎片化,十万亩果园分散在两万多农户手中,要推广标准化种植、绿色化发展首先要把果园集中,可一般的种植大户根本拿不出流转果园和后续需要投入的钱。
为了解决农户的难题,常山县推出政策,农户只要手中持有胡柚林的“土地流转合同”,就能进行抵押贷款。
“两山合作社”为胡柚产业
插上腾飞翅膀
老樊的女儿樊燕霞因小时候常跟着父亲一起东奔西跑卖胡柚,从小就被大伙称为“小胡柚”。大学毕业后,小胡柚樊燕霞回到家乡,当起了“柚小二”。通过常山两山合作社的“生态资源云脑”平台,她刚流转了一百亩土地,准备打造一个全新的胡柚基地。
常山县胡柚种植户 樊燕霞:我老爸做的是传统的胡柚销售,我做的是精品化、精细化的胡柚销售。
为了更好地服务当地胡柚产业发展,2020年常山县开始实体化运营“两山合作社”,建立生态资源“调查-评估-收储-开发-交易”全链条机制,引入市场力量开发运营。
包括矿山整治腾退出来的能耗指标、土地资源、闲置资产在内的生态资源,都汇集在常山县“生态资源云脑”平台上。经营主体只要有需求,手机下单就可以完成交易。樊燕霞流转的一百亩地就是在这个平台上下单完成的。
逐步市场化的环境也引来了相关领域企业的落户。胡柚深加工企业就在常山尝试把胡柚和香柚结合推出产品,如今已在常山建有万亩香柚基地。
产品因独特的清香迅速引爆市场,两年时间,双柚汁系列产品营收增长近20倍。而另一家落地企业推出的常山胡柚非浓缩还原汁也在市场一炮走红。
常山县农业农村局胡柚产业发展中心主任 汪丽霞:11月份成熟的时候,胡柚挂满树上,老百姓看着就像金元宝一样挂在上面。
(央视新闻客户端)
更新时间:2025-08-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