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贸易局势骤然紧张。2025年9月,伴随美国总统特朗普高调提出“对中国商品征收100%关税”建议,欧盟、墨西哥等多国态度出现微妙变化。多家权威财经机构数据显示,仅欧盟与中国2024年双边贸易额已突破8600亿美元,一旦大规模加税,全球供应链或将遭遇近十年来最严峻考验。
9月9日,特朗普在与欧盟制裁特使奥沙利文的会谈中,当场甩出“100%关税”重磅建议,直指中国和印度商品。现场消息人士透露,特朗普对欧盟官员强调,只有高压关税才能真正遏制俄罗斯的能源出口。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分析师认为,这种“极限施压”实际上是试探欧盟的底线,也为美国自己之后的政策变化留下空间。
这一建议引发欧盟内部舆论巨震。德国工商联合会在一份最新声明中警告,欧盟一旦跟进此类极端措施,德国汽车、法国红酒、意大利奢侈品等关键出口产业将遭到沉重打击。法国《回声报》援引欧盟委员会内部数据称,2025年上半年,欧盟对华出口同比增长6.1%,中国已成为欧盟第三大出口市场。关税壁垒如若全面升级,欧盟内部经济压力将急剧上升。
欧盟制裁特使奥沙利文
墨西哥也未能置身事外。9月10日,墨西哥宣布对中国汽车进口关税提升至50%。表面理由是“保护本国产业”,但多家西方主流媒体直言,真正原因是为缓和美墨贸易摩擦,防止特朗普将关税矛头转向墨西哥本身。业内普遍认为,墨西哥此举实为“对美自保”。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的最新报告显示,2025年全球贸易摩擦指数已升至2018年以来新高,在汽车、机电、农产品等领域,多边贸易“纠纷”正频发。高盛、汇丰等国际投行均警告,若欧盟、美国、墨西哥等主要经济体通过高关税壁垒联合对华“围堵”,全球供应链成本将飙升,通胀压力再度上扬。
墨西哥宣布对中国汽车进口关税提升至50%
欧盟内部分歧日益公开。斯洛伐克总理菲佐日前与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会晤时,明确反对第十九轮对俄制裁,理由是前十八轮制裁未能改变俄方立场,反而加重本国能源负担。匈牙利则早已多次在欧盟制裁议题上“唱反调”,要求更多考虑本国民生利益。
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正面临任内最尴尬的时刻。她计划在9月中旬发表本届任期内的首次“盟情咨文”,但议会内部批评声浪不断。社会党、绿党等多个派别质疑其决策透明度和对重大国际议题的应对能力,认为“盟情咨文”恐难以弥合成员国间的巨大裂痕。
德国、法国、意大利等经济重国态度尤为谨慎。德国工商总会一份内部报告指出,若对华加征极端关税,将直接威胁到德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VDA)数据披露,2025年上半年德国对华出口汽车数量同比增长14.7%。法国香槟协会、意大利时尚联合会也分别发出警告,贸易壁垒升级将直接冲击本国高端制造与消费品牌。
欧盟在俄乌冲突和中美贸易摩擦“双重夹击”下,政策选择空间被极大压缩。欧洲政策研究中心(CEPS)最新分析指出,欧盟更倾向通过金融、科技领域精确制裁俄罗斯,而对华加税则被视为“最后手段”,主因是经济后果难以承受。
欧盟
过去一年,中美贸易关系波动频繁。2024年末,美国多轮对华加征关税未能取得理想成效,反而导致美国国内通胀压力加剧。据美国商务部最新数据,2025年上半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较去年同期下降3.8%,但贸易结构性矛盾依旧突出。
拜登政府曾试图以“画大饼”的方式拉拢盟友,强调共同价值观与产业链安全,但实际效果有限。特朗普回归后,直接转向“挥大棒”策略,公开敦促欧盟做“先锋”,美国“殿后”,以更强硬姿态推动对华加税。
美国国内对华强硬派声音高涨。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NAM)调查显示,六成受访企业支持对中国部分商品加征高额关税。与此同时,美国劳工联合会(AFL-CIO)也反复呼吁加强对华贸易保护措施。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分析,特朗普新策略的核心在于“分化欧盟”,一旦欧盟步调不一,美国即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关税政策。
墨西哥对华加税举措成为美国观察“盟友服从度”的试金石。美国《纽约时报》最新报道指出,墨西哥政府内部对是否继续加码对华关税存在分歧,但在美墨贸易摩擦压力下,墨方最终选择“低头”。中国商务部连续三次警告墨西哥,并于9月11日发出通牒,强调不得因外部压力牺牲第三方利益,否则中国将采取必要反制。
中国市场的巨大体量和完整产业链为其提供了强大支撑。2025年上半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8.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测,全年中国经济增速有望达到5.1%。全球最大家电制造商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在公开采访中直言,“谁敢把中国踢出供应链,谁就会付出代价”。
中国对外经贸政策持续“稳中求进”。商务部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签自由贸易协定数量创历史新高,包括与东盟、非洲等新兴市场的合作进一步深化。中国还加快国内产业升级,推动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高科技产业出口增长。
中俄能源合作成为外界关注焦点。2025年上半年,中俄原油贸易结算中人民币占比达到93%,中方在能源安全和支付体系上已取得主动权。俄罗斯经济政策研究院最新报告认为,西方对中俄能源贸易的制裁空间已极为有限,双方合作仍将保持高水平稳定。
面对美国、欧盟等多国关税威胁,中国反制工具箱同样充足。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对欧出口同比增长21.5%。若欧盟加征重税,业内预计中国将对欧洲高端制造、农产品等领域采取对等反制,以保护本国核心利益。
2025年全球贸易格局正经历重大调整。美欧联合高关税威胁表面声势浩大,实际落地难度巨大。欧盟内部分歧、墨西哥自保、美国政策反复,使得全球供应链“脱钩”变得遥遥无期。中国凭借庞大市场、完备产业链和国际话语权,在大国博弈中始终占据主动。
多家国际机构预测,未来12个月全球贸易摩擦将持续升级,但“脱钩论”逐步失去市场。企业和国家都在寻找更灵活、更安全的合作模式。面对复杂局势,各国政策制定者将不得不在国家利益与全球化大势之间反复权衡。
特朗普“换打法”,盟友“有心无力”,中国“以守为攻”——2025年的国际贸易舞台,注定不会平静。
参考资料:“对中国和印度征收100%关税”,特朗普被爆想让欧盟充当“马前卒”
2025-09-10 12:15·文汇
更新时间:2025-09-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