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茄子竟配十只鸡?深扒《红楼梦》天价茄鲞,才懂贾府败落真相

聊起《红楼梦》,大家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尤其是里面的美食,简直让人垂涎三尺。今天,咱们就来聊一道听起来就特别“高大上”的菜——茄鲞。

一、“鲞”字里藏着的秘密:它和茄子有啥关系?

很多人第一次看到“茄鲞”这两个字,估计都会在心里嘀咕:“这后一个字念啥?”没错,它念“xiǎng”,第三声。更有意思的是,您要是去查字典,“鲞”这个字,它的解释是剖开晾干的鱼,特别是海产鱼。这就奇怪了,一个明明是蔬菜的茄子,怎么会跟“干鱼片”扯上关系呢?难道曹雪芹老爷子写了个错别字?

您还别说,这背后还真有一段挺长的历史故事。

这事儿得从古代人怎么保存食物说起。在没有冰箱的年代,想把容易坏的东西长时间存着,就得靠腌、晒、风干这些法子。尤其是住在海边的古人,打上来的鱼吃不完怎么办?最常见的办法就是把鱼剖开,去掉内脏,然后用盐腌起来,再挂到通风的地方吹干或者晒干。这样处理过的鱼,就成了“鱼干”,能放很久很久。

这种处理方法得到的干鱼,古人就管它叫“鲞”。比如,我们很熟悉的墨鱼干,在古代文献里就经常被写作“乌贼鲞”。所以,您看,“鲞”这个字,它最早的核心意思,其实不是“鱼”本身,而是一种“将食物剖开、腌制、风干”的加工方法。它代表的是一种深度处理、能够长久保存的食物形态。

时间长了,这种叫法就不再局限于鱼类了。人们发现,很多其他的食材,比如肉类、禽类,甚至一些蔬菜,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来处理。把一块肉切成片,经过腌制和风干,让它变得紧实、耐嚼、风味独特,这种处理方式做出来的肉干,也被一些地方叫做“肉鲞”。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再回来看“茄鲞”,是不是就豁然开朗了?曹雪芹在这里用“鲞”字,那叫一个绝妙!他不是说这道菜里有鱼,也不是说它的味道像鱼,而是在暗示这道菜的制作工艺。这道茄子做的菜,它的加工过程非常复杂,完全不是我们平时那样简单地炒一炒、炖一炖。它也要经过切、晒、炸、拌、封存等一系列复杂的工序,最后得到的成品,从形态和口感上来说,已经完全颠覆了茄子原本软烂的特性,变得筋道、耐嚼,风味也极其浓缩和醇厚。

所以,“茄鲞”的“鲞”,用的就是它引申出来的含义,强调的是制作方法的繁复和成品独特的风味口感。它是在用一个水产干货的名字,来命名一道用蔬菜做成的、但制作方法和最终形态都堪比山珍海味的“素中之荤”。这一个字,就把这道菜的“高级感”和“讲究劲儿”给点透了。不得不佩服,曹雪芹的文学功底,真是深不见底啊!

二、一道茄子引发的“凡尔赛”:贾府的茄鲞到底怎么做?

说清楚了“鲞”字的意思,咱们再来看看,《红楼梦》里的这道茄鲞到底是怎么做的。这道菜是在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红院劫遇母蝗虫”里,通过王熙凤的嘴说出来的。当时,刘姥姥吃了这道菜,觉得味道奇特,就是吃不出来是啥做的。王熙凤便借机向她,也向我们所有读者,详细介绍了一番制作过程。

这段描述,可以说是《红楼梦》里最著名的一段“凡尔赛文学”。咱们先不改动,把凤姐的原话放上来给大家品品:

“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签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钉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

怎么样?您听听,这是人话吗?啊不,这是在说一道家常菜吗?刘姥姥听完,直接就摇头吐舌,说:“我的佛祖!倒得十来只鸡来配他,怪道这个味儿!”

刘姥姥的反应,就是我们普通人的反应。咱们平时做个茄子,顶多是红烧、鱼香,或者烤一烤、蒸一蒸。可您看看贾府是怎么吃茄子的?这哪是吃茄子,这简直就是一场围绕茄子展开的盛大“行为艺术”!

咱们来一步一步解构一下凤姐说的这个菜谱,您就知道它到底有多“壕”无人性了。

第一步,处理茄子。凤姐说要“把皮签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这第一步就透着讲究。茄子皮不要,只要里面的肉,而且还得是“才下来的”新鲜嫩茄子。切成“碎钉子”,说明对刀工也有要求,大小要均匀。

第二步,炸茄丁。用什么炸?“用鸡油炸了”。好家伙,我们现在最多用个色拉油、花生油,人家直接上鸡油。鸡油的特点是啥?香!用它炸出来的东西,天然就带上了一股浓郁的动物油脂香气。这一步,就把茄子的素淡底子,彻底用荤油给垫厚了。

第三步,准备配料。这配料可就厉害了,简直是“全明星阵容”:“鸡脯子肉、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您注意看,这些配料也全都要“俱切成钉子”。这就意味着,最后这道菜的形态是所有食材都混合在一起,大小差不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这配料单里,有荤有素,有山珍有干果。鸡脯子肉提供鲜味和蛋白质;香菌、新笋、蘑菇是“山八珍”里的常客,提供的是来自山野的鲜美;五香腐干增加了豆制品的复合香味和嚼劲;最绝的是“各色干果子”,比如核桃仁、松子仁、花生等等,它们的加入,不仅让整道菜的口感层次暴增,又脆又香,还补充了丰富的坚果油脂。

第四步,煨和收。把所有切好的钉子(包括炸过的茄丁和各种配料)放在一起,“用鸡汤煨干”。看到了吗?又是鸡!前面用了鸡油,这里又用上了鸡汤。这道菜从头到尾,就没离开过鸡。而且是“煨干”,不是“煨烂”,火候的把握非常关键。要把鸡汤的鲜味全部“逼”进各种食材里,但又不能让食材失去自己的形状和口感。最后,“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香油增香,糟油则带来一种特殊的、微醺的酒糟发酵风味,让整道菜的味型变得更加复杂和高级。

第五步,封存和食用。做好的茄鲞并不能马上就吃,而是要“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这是一个腌渍、入味、融合的过程。等到想吃的时候,“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您瞧瞧,临吃前,还得再配上炒好的鸡丝(鸡瓜就是鸡丝的意思)来拌着吃。

所以您算算,刘姥姥说得一点没错,为了做这么一道茄子,前前后后搭进去的鸡,少说也得有十来只(熬鸡油、炖鸡汤、炒鸡丝)。这哪里是在吃茄子,分明是在吃“鸡的精华”啊!整个制作过程,从选料、刀工,到用油、用汤、用火,再到最后的调味和封存,每一步都充满了贵族家庭厨房才有的那种不计成本的讲究和从容。

三、一盘茄子背后的家族命运:曹雪芹想告诉我们什么?

说完了茄鲞怎么做,我们再往深里聊一聊:曹雪芹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笔墨,通过王熙凤的嘴,如此细致地描绘一道菜的做法?仅仅是为了“炫富”吗?或者只是为了体现贾府生活的精致?

我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这盘小小的茄鲞,就像一个棱镜,折射出了《红楼梦》的多个层面,也藏着作者的深层用意。

首先,最直接的,当然是展现贾府无与伦比的豪奢。就像前面分析的,做一道茄子,工序繁复到令人咋舌,成本高到普通人家根本无法想象。这种豪奢不是简单的金银堆砌,而是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里,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精致和讲究。通过茄鲞,曹雪芹不动声色地就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顶级豪门的生活图景。这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写法,比直接描写贾府有多少财产要高明得多。

其次,这也是塑造人物性格的绝佳一笔。介绍茄鲞做法的这段话,是从谁嘴里说出来的?王熙凤。凤姐是个什么样的人?她是大观园里实际的管理者,精明能干,口才了得,同时又爱炫耀、好排场。由她来向刘姥姥这个“局外人”介绍茄鲞的做法,再合适不过了。她的语气里,既有那种管家奶奶对自家厨房事务的了如指掌,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对乡下穷亲戚的炫耀和优越感。寥寥数语,一个鲜活的“凤辣子”形象就跃然纸上。

但更重要的,是这道菜背后隐藏的象征意义。茄鲞这道菜,有一个非常关键的特点,那就是“失其本味”。茄子经过这一系列复杂的加工,它本身那种清淡的味道已经荡然无存,完全被鸡油、鸡汤、香菌、干果等各种浓郁的香味所覆盖。你吃到的,是一种复合的、人工的、极其华美的味道,但唯独不是茄子自己的味道。

这像什么?这不就像是生活在贾府里的那些人吗?

无论是宝玉、黛玉,还是宝钗、探春,他们一个个都天资聪颖,有自己的个性和追求。但他们都被包裹在“富贵”这个巨大的、华美的“罐子”里,用各种规矩、礼法、家族期望进行着“腌制”和“煨炖”。他们看似享受着锦衣玉食,但实际上,他们正在逐渐失去自己的“本味”,失去了天性和自由。贾宝玉不喜欢读那些仕途经济的“正经书”,却被整个家族寄予厚望;林黛玉才华横溢,却要时刻小心翼翼、看人脸色。他们的人生,就像那盘茄鲞里的茄子丁,虽然被赋予了极其华美的“味道”,却早已不是最初的自己。

从这个角度看,茄鲞这道菜,其实是整个贾府命运的一个缩影。它代表了一种极致的、病态的繁华。当一种文化、一个家族,它的精致和讲究已经发展到要如此耗费物力、人力,去彻底改变一种食物本性的地步,那它离衰败也就不远了。这道菜越是精美,制作过程越是复杂,就越是反衬出这个家族内部的空虚和腐朽。正所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但凡事过了头,就成了病态。

所以,曹雪芹写茄鲞,绝不仅仅是写一道菜。他是在用美食来写人,写家族,写时代,更是在写一种“末世”的悲凉。当刘姥姥惊叹于这道菜的奢靡时,她作为一个来自“土地”的、充满生命力的底层人,和贾府这种悬浮在空中的、即将崩塌的精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下一次,当我们再读到《红楼梦》的这一段时,不妨想一想,我们口中品尝到的,究竟是茄子的味道,还是那一整个时代繁华落尽前的最后一声叹息呢?

参考资料

曹雪芹:《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三),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版。

邓云乡:《“茄鲞”试诠》,《红楼风俗谭》,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张净秋:《论红楼美食“茄鲞”与“干茄子条”》,《红楼梦学刊》2020年第3期。

廖宏艳:《“茄鲞”与“茄胙”异同考——兼议〈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说菜”一节异文现象,《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作者:浩然文史·文史君)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均为AI生成,仅做示意,请注意分别。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媒体,全网主流平台文史类优质作者。让专业的历史更有趣,让有趣的内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同名公众号(id:haoranwenshi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4

标签:美食   红楼梦   茄子   真相   刘姥姥   切成   钉子   文史   味道   鸡汤   家族   凡尔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