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国订单转向南美后,美国大豆占中国进口的份额从34%跌到了不足5%,2024年的库存已经够卖到明年夏天。
金黄的大豆堆满美国中西部的仓库,豆农们盯着贬值的作物愁眉不展,美国大豆协会主席拉格兰坐在拖拉机上发出紧急呼吁。
连特朗普都在深夜发帖恳请中国增加采购,甚至放话希望采购量翻两番。
然而就在外界以为这场“大豆僵局”会愈发胶着时,中国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的话,突然打破了沉默。
中国可以恢复采购美国的大豆,但有一个“条件”。
9月25日,中国商务部发言人何亚东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面对中美大豆贸易的提问给出了直接回应。
“如果美国真心想扩大大豆贸易,首先就要取消相关不合理的关税。”这一表态并非临时起意,而是中国在中美经贸摩擦中一贯立场的延续。
中美经贸关系的基础本是互利共赢,但2018年以来,美国动辄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
中国为维护自身权益,不得不对美国大豆等农产品采取反制措施,加征25%的报复性关税。
关税直接导致美国大豆进入中国市场的综合成本大幅攀升,彻底丧失了价格竞争力。
中国商务部多次强调,阻碍双方正常合作的根源,正是美国的单边制裁与关税政策。
更关键的是,中国已不再需要依赖单一供应源。
过去几年,中国加快了大豆采购的“去依赖化”进程,不仅从巴西、阿根廷大量进口,还通过推广“豆粕减量替代”技术直接降低大豆使用量。
2025年1-8月,巴西大豆占中国进口量的比例已超85%,阿根廷、乌拉圭等国的份额也在持续提升。
这种布局让中国在回应时底气十足,不是中国拒绝买美国大豆,而是美国自己筑起的关税壁垒挡住了去路。
美国方面并非没有感知到中国的立场,此前,美国中西部政界和商界领袖代表团曾与中国贸易谈判代表李成钢会晤。
当时外界普遍猜测大豆贸易会是核心议题,但会谈并未取得具体进展。
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政治施压让中国让步,却忽视了中国早已具备的自主选择权。
中国减少甚至暂停采购美国大豆,给美国带来的冲击正从农业领域蔓延至政治层面,形成了环环相扣的危机链条。
对美国豆农而言,这场冲击是致命的,美国每年生产的大豆约1.2亿吨,其中近40%依赖出口。
而中国曾长期占据其出口份额的60%左右,2023年更是买下了美国近半数的大豆出口量。
对全美50万依赖大豆种植的农户来说,中国不是普通客户,而是“不能失去的客户”。
2024年下半年开始,中国采购量同比下降60%,美国大豆库存迅速积压,芝加哥大豆期货价格跌至五年低点,每英亩大豆利润从2023年的150美元跌至80美元。
不少农户算了算账,上半年全白干了,有的甚至亏了本钱,银行贷款到期却无力偿还。
近2000家农场在2018-2019年度就申请了破产,同比增加30%。
更棘手的是,美国农机的核心零件约40%依赖中国进口,贸易摩擦导致维修成本飙升,进一步挤压了农民的利润空间。
即便美国政府在2024年提供了约120亿美元农业补贴,也远不能弥补农民的实际损失。
密苏里大学预估2026年美国农业净收入可能下降超过300亿美元,参议院农业拨款委员会已紧急呼吁出台新一轮援助计划。
经济压力很快转化为政治压力,中西部农业州历来是共和党的铁票仓,2020年大选时这些地区的农民几乎一边倒地支持特朗普。
如今大豆滞销、收入锐减,不少农民公开表达不满,直言“再这样下去,明年绝对不会再投共和党”。
共和党议员们急得团团转,纷纷给白宫打电话施压,北达科他州共和党参议员约翰·霍文直言需要类似此前230亿美元规模的援助。
美国大豆贸易的困局,看似是采购转向引发的市场波动,实则暴露了中美贸易博弈的核心本质。
这是市场规律对政治博弈的碾压,也是供应链安全与单边主义的冲突。
中国始终坚持大豆采购是市场化行为,决策依据是价格、品质、运输稳定性等客观因素,而非“政治献礼”。
作为全球60%大豆的进口国,中国的采购偏好虽能影响市场流向,但从未将这种“买方优势”当作施压工具。
即便在摩擦最激烈的2024年,仍进口了2213万吨美国大豆,占总进口量的21%。
而美国却将大豆当作地缘政治筹码,特朗普政府不仅要求中国将采购量提升至原有水平的四倍,还试图用政治施压代替市场规则。
中国的策略背后是对供应链安全的长远考量。
2003年的“大豆战争”让中国深刻认识到单一供应源的风险。
当时美国农业部通过调整库存数据引发价格暴涨暴跌,导致中国压榨企业损失惨重,行业大半被外资控股。
此后中国启动全球供应体系重构,形成“巴西为主、多国补充”的格局。
如今更拓展到俄罗斯远东基地、乌拉圭有机大豆以及非洲的坦桑尼亚、莫桑比克等新来源。
美国的困境则源于自身政策的短视。
为推行“美国优先”,特朗普政府削减了18%的农业技术补贴,导致大豆品种改良、病虫害防治等研发滞后。
同时化肥滥用加剧了土壤污染等问题,进一步削弱了产业竞争力。
当中国转向南美市场时,美国试图施压阿根廷等国切断中国货源,却遭到无视。
阿根廷总统米莱不仅取消大豆出口税、用人民币结算,还直言“中国比美国靠谱”。
因为中国能提供真金白银的订单,而美国除了施压一无所有。
事实上这场围绕大豆的博弈早已超越了农产品贸易本身。
中国坚持取消不合理关税的条件,不是刻意为难,而是对公平贸易规则的捍卫。
合作的前提是相互尊重与诚意,正如中国商务部反复强调的,中美经贸关系的基础是互利共赢,而美国大豆要重返中国市场,钥匙始终掌握在华盛顿手中。
更新时间:2025-09-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