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马康翔 段腾飞
农历六月十四,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立秋。虽名为“秋”,但暑热未消,“秋老虎”仍在蓄势,民间却已悄然开启一系列充满仪式感的习俗,从“贴秋膘”到“啃秋”,无不体现着中国人顺应自然、祈福健康的传统智慧。
“立秋到,贴秋膘,炖肉烤肉不能少。”在北方地区,“贴秋膘”是立秋当天的重头戏。老话讲“苦夏无病三分虚”,夏季炎热食欲不振,不少人会消瘦。立秋后天气转凉,人们便习惯用丰盛的肉类美食来补偿夏天的损失,储备能量迎接秋冬。
“啃秋”又称“咬秋”,是南北皆有的趣味习俗,核心是——吃西瓜!在天津、北京等地,家家户户立秋这天要分食西瓜,寓意“咬住酷夏的尾巴”,清凉解暑,也寄托了防止秋后生痱子、祛除暑湿的美好愿望。而在江南地区,“啃秋”的内涵更广,除了西瓜,嫩玉米、山芋等当季作物也常成为“啃”的对象。
江南人讲究“啃秋桃”,尤其是在立秋的清晨,一口咬下新鲜桃子,就像是把好运和安康都收进肚里。传说古时候有瘟疫,民间以啃秋桃来辟邪,“桃”与“逃”谐音,寓意平安无事。家中若有小孩,老人还会把桃核系在孩子手腕上,说是能纳福驱邪。立秋桃味香软,咬起来多汁,蘸点白糖,那滋味比夏日的桃子还多了一层温柔。
在一些北方地区,立秋有吃饺子的风俗。饺子形似元宝,有“招财进宝”的美好寓意。而且立秋时节,人们希望通过吃饺子来补充营养,为即将到来的寒冷季节储备能量。立秋吃饺子并非普遍风俗,然而吃饺子并不是立秋的普遍风俗。在南方很多地区,立秋时更倾向于吃一些清热解暑、滋阴润燥的食物,比如绿豆汤、百合粥等,而不是饺子。
立秋不仅是气候转折点,更承载着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丰收的期盼。无论“贴膘”还是“啃秋”,核心都是顺应天时、调养身心。祝你秋日安康,收获满满!(编辑 詹云清)
更新时间:2025-08-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