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子健
【·前言·】
田中奏折:"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
日本作为一个岛国虽然国家地盘小,资源匮乏,但是野心很大,侵华之心由来已久。
秦朝徐福东渡为东瀛带去了文明,隋唐时期大量的遣唐使为日本带去了文化和经济繁荣,但后来中国只要进入衰弱期,日本必然发动侵华战争,时刻想要占据中国这块土地。
很多人只记得最近一次的侵华战争,但日本上历史总共对中国发起过四次大规模侵略,每一次都奔着亡国灭种来的。如今我们国家强盛,最应讨论并非是否抛弃历史仇恨,而是如何避免下一次的日本侵华?
公元663年,白江口水战
【·第一次,大唐时期:白江口之战·】
在大唐高宗李治时期(公元663年),日本趁新罗与百济发生内乱之际,试图以朝鲜为跳板入侵大唐。此战,日军共派4万余人,战船1000余艘,而唐军仅派1.3万人,战舰170余艘,在百济白江口展开了激烈海战。唐朝水军充分施展自身优势,在兵力和船舰远少于日本水军的情况下,成功将其击溃,展现出以少胜多的经典水战风范。
从这一行动开始,日本便延续了长达千年的“大陆政策”,核心目标是以吞并中国大陆为战略重点。其方针明确指出:“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朝鲜"。
于是,第一步,日本开始大量派使者向隋唐学习先进技术和文化。
公元663年,白江口水战作战图
【·第二次,大明时期:壬辰倭乱·】
16世纪,日本大名丰臣秀完成日本的统一,结束日本的战国时代,此时野心膨胀,决定举全国之力入侵大明,其作战计划明确要求“迁都北京”。
首先,丰臣秀吉遣使往琉球国(今日本冲绳)、暹罗(今泰国)、吕宋(今菲律宾)、大越、广南、占城、莫卧儿帝国等各个国家,要求他们俯首称臣,并派军协助他进攻大明。然而这些国家多是大明的藩属,琉球国王拒绝丰臣秀吉的要求,并向明朝报告了日本的野心。暹罗则向明朝派遣使团,并表示计划派出军队协助大明攻打日本,由于路途过于遥远被大明拒绝。
然后,丰臣秀吉以借道进攻大明为由,要求朝鲜协助,但朝鲜作为大明最忠诚的藩属国,果断拒绝,并向明朝通报。于是,丰臣秀吉开启了两次对朝战役。
第一次战役:壬辰战争
1592年4月日军派兵约15万入侵朝鲜。前期,日本发动闪电攻势,兵分三路从釜山登陆,仅20天攻占汉城(今首尔),两个月内占领了平壤,朝鲜王室逃亡至中朝边境。
同年7月,明朝派遣援军入朝作战。起初,明朝派祖承训率5000骑兵试探进攻平壤,惨败。后面,李如松率4万主力明军(含辽东铁骑、火器部队)入朝。于1593年1月发动平壤战役,全歼日军小西行长部1.8万人,而明军仅伤亡800余人,一举收复平壤。1593年1月,碧蹄馆之战,李如松乘胜追击至汉城近郊,在碧蹄馆遭日军立花宗茂部伏击。明军3000骑兵血战日军3万,血战后明军战术性撤退,此战明军伤亡约2500,日军伤亡约8,000。此后,日军退守釜山,明军驻守朝鲜北部,双方展开长达四年的"和谈",实则备战。
第二次战役:丁酉再乱
日本再次举国发陆军14万,水军2万进攻朝鲜,明朝则援军8万。1597年2月,丰臣秀吉撕毁和约,派军分兵两路北上。明朝联军在海陆两线双双击溃日军,日军仓皇而逃。
甲午海战
【·第三次,大清时期:甲午战争·】
经过明治维新的日本,国力蒸蒸日上,而此时的中国还在满清的统治之下极度虚弱,再次唤醒了吞并中国的野心。
琉球使者林世功,来华求援,最终以死名志
1879年,日本出兵吞并琉球(大清附庸),试探大清的实力。琉球使者向宗主国大清求援,大清无力救援,琉球被灭,被置冲绳县。
签署马关条约
1894年,日本偷袭北洋海军,并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清军大败。日本通过《马关条约》不仅索取2.3亿两白银,相当于当时清政府四年财政收入,更强制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
甲午中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没有满足日本的胃口,更刺激了其加紧侵略中国的计划。
南京大屠杀,日军进行杀人比赛
【·第四次,民国时期:抗日战争·】
在确认中国衰落后,日本经过多年筹备,于1931年正式发动第四次侵华战争——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日实力对比最为悬殊的时期,也是暴露其对中华民族亡国灭种野心最为彻底的时刻。在这场战争中,日本系统性实施了谋划已久的种族灭绝政策。
在东北,日本建立了伪满洲国,并创建了“731细菌部队”,在哈尔滨进行的活体实验累计致死至少3000人,此后在中国100多个城市实施灭绝性的细菌战,此类反人类罪行在西方列强侵华史上未见记载。
在华北,日军发起“三光政策”,导致1943年晋察冀边区三个月内损失人口达总人口的17%,这种针对平民的剿杀强度远超同期列强对殖民地的镇压。
在中国东部,日军发动南京大屠杀,遇难者30万人,其中逾90%为无武装平民,死亡人数超过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造成伤亡总和的二十倍。
此外,日本还辅之以文化灭绝。日本在中国占领区大肆推动皇民化运动,这种直至日本战败前夕仍在坚持的文化灭绝政策,印证了其侵华本质的极端性。
日本对华侵略的特殊性在于其将亡国灭种设定为战略目标。
【·总结·】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从来不是偶然触发,每次都是蓄谋多年,延续千年的野心。
如今,中国强大,日本不过处于蛰伏期,不要为当前的中日实力差距而迷惑,应谨防日本的第五次侵华野心。
铭记历史,没有人有资格替先辈们原谅日军的暴行;
立足当下,每一个中国人都应为复兴中华而不懈努力!
忘记历史,历史便会重蹈覆辙!
以史为鉴,忘战必危!
阅读此文后,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更新时间:2025-08-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