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万亿营收对决:福建三甲3.9倍碾压,利润反被25.6倍“超杀”


7月29日,《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如约而至。福建军团六家企业赫然在列,其中厦门建发(1006.001百万美元,约7223.9926亿人民币)、


国贸(66225.7百万美元,约4755.6013亿人民币))、象屿(57874.3亿百万美元,约4155.8963亿人民币)三巨头以总营收超1.61万亿元人民币,将供应链领域的“福建力量”再次推向世界舞台中央。


戏剧性反差藏在利润栏:三甲利润总和(建发利润375.3百万美元,约26.9499亿人民币;国贸利润18.5百万美元,约1.3285亿人民币;



象屿利润24.6百万美元,约1.7665亿人民币)仅30亿元而位居242位的兴业银行净利润高达10730.1百万美元(约770.5178亿人民币——后者以25.6倍的绝对优势完成利润反超。


这场营收规模与盈利能力的巨大错位,成为中国经济转型期的经典商业案例。


NO.01

鹭岛崛起,福建企业的全球进击


厦门海滨的风,正裹挟着供应链巨头的航迹吹向全球。2025年世界500强榜单上,厦门建发集团以7224亿元营收稳居全球第98位,成为福建唯一跻身百强的企业


其身后的国贸控股、象屿集团分别以4756亿、4156亿营收组成“铁三角”,三家企业全球员工超12万,业务网络覆盖170余个国家和地区。


这些从特区成长起来的企业,已成为中国供应链参与全球竞争的关键支点。


2025年一季度数据显露锋芒:建发供应链业务收入1293亿元,同比增长5.47%;房地产业务更是暴涨94.4%至128亿元,双轮驱动特征显著。


国贸控股则实现利润总额10.87亿元,环比激增227%,净利润同比增长7.18%。在波动的全球贸易环境中,这些企业展现出惊人的韧性。


NO.02

利润鸿沟,商业逻辑的本质分野



当三巨头营收规模相当于3.9个兴业银行时,利润却仅及其1/25.6。这组悬殊数字背后,是两种商业模式的本质差异:


首先来看重资产VS轻资产:供应链企业需要庞大的物流网络与库存支撑。象屿集团运营600余家投资企业、3.8万名员工构筑全球体系;


建发总资产达8566亿元。而兴业银行凭借金融牌照与客户网络,以0.40倍市净率实现资本高效运转。


再观薄利VS厚利:2025年Q1,厦门国贸毛利率仅2.01%,净利率0.63%。反观兴业银行,净息差在2025年一季度环比回升3个基点至1.59%,负债端成本下降成为关键利润引擎。


最后来看周期波动VS稳定收益:紫金矿业预告2025上半年净利润大增54%,宁德时代毛利率站上24.4%,凸显资源与科技企业的爆发力;而银行利润则如江水绵长,兴业连续十多年入选世界500强即是明证。


NO.03

掌舵者的战略棋局


企业基因的差异,在掌舵者的决策中具象呈现。2025年5月,建发集团完成关键人事更迭:许晓曦从厦门国贸调任建发董事长,这位在国贸期间推动“五大赛道”战略的老将,正将供应链与地产深度整合。


其管理智慧体现为:“既要抓住大宗商品贸易的‘毛细血管’,也要握紧新兴产业投资的‘神经中枢’。”



国贸控股则在2023年启动“深化国企改革 对标世界一流”双主线战略。通过设立人工智能产业基金、并购正通汽车、打造医疗健康生态圈,其第二曲线业务利润贡献已达58.87%。


从物流到医疗的跨界蝶变,诠释了国企改革的前沿实践。


而兴业银行的竞争力藏在技术细节中。2025年一季度,其存款占计息负债比重升至59.8%,负债端成本率大降18个基点。


一位不愿具名的分行行长道破天机:“当别人还在拼网点时,我们已在数字人民币商户地图布局超6万家场景——金融的未来在生态。”


NO.04 转型深水区的生死时速


面对利润鸿沟,供应链巨头已开启价值重塑:

建发股份2025年承诺分红比例不低于30%,探索中期分红回购,直指估值提升

象屿集团2023年发行全国首单数字人民币债券,募资5亿元精准注入对台业务

宁德时代加速固态电池布局,预计2027年小规模量产,剑指技术制高点


兴业银行同样未敢懈怠。2025年设立民营经济部强化服务实体;筹建兴银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加码特殊机遇投资。其0.56倍的市净率,在戴志锋等分析师眼中仍是价值洼地。



NO.05

双轨并行,中国经济的新叙事


这场营收与利润的错位映射,恰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微观写照:当建发地产项目“天樾云颂”亮相厦门、国贸会展服务消博会、象屿布局24GWh澳洲储能项目时,他们正在实体经济领域构建重资产护城河。


而兴业银行用328.7亿元的经营性现金流,宁德时代以38%的全球动力电池市占率,则代表了中国企业在技术溢价与资本效率维度的突破。


正如紫金矿业董事长陈景河所言:“资源价值要用千米深井来丈量,更要用科技创新来称重。”当该企业上半年净利润创历史新高时,其背后是7315吨当量碳酸锂产量同比暴增2961%的技术突围。



结语:这场1.61万亿营收与770.5亿净利润的悬殊对决,实为中国经济转型的精妙切片。


福建三甲以3.9倍营收体量构筑的重资产堡垒,是实体经济的压舱石——12万员工、170国网络支撑的供应链网络,为产业链安全托底,哪怕2.01%的毛利率藏着"微利保畅通"的战略坚守。


兴业银行25.6倍的利润反超,则揭示轻资产逻辑的穿透力:0.4倍市净率、1.59%净息差背后,6万家数字人民币场景重构着金融生态,展现资本效率的时代锋芒。


看似悖论的错位,恰是双循环的生动注脚:供应链企业用仓储、储能夯实现体根基,金融机构以生态渗透激活资本动能。


当建发的数字债券嫁接传统贸易,兴业的绿色金融赋能技术突破,这种张力终将熔铸成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韧性内核——重资产的厚度与轻资产的锐度,本就是转型路上不可或缺的双轮。


亲爱的老铁们,面对供应链企业的“高营收薄利”与银行的“低营收厚利”,你更看好哪种模式在未来5年的发展潜力?


厦门建发、国贸等企业跨界布局地产、医疗等领域,能否有效弥补利润短板?这种转型需突破哪些核心瓶颈?


若用一个关键词概括中国经济转型期的企业生存逻辑,你会选择“重资产护城河”“轻资产生态圈”,还是其他答案?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与洞察,期待你的独到见解。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8

标签:财经   福建   利润   国贸   人民币   厦门   企业   资产   宁德   全球   美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