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越打越凶,潜伏在我国多年的美国货,却靠中国人大赚特赚

中美关税之战如火如荼,别再贸然支持所谓的“国货”了。

国内口碑极好的老品牌,背后资本居然是美国。

越来越多我们熟悉的品牌,其实早就成了外国资本的“囊中之物”。

金龙鱼、哈尔滨啤酒、海飞丝……

这些老品牌背后的资本早已不再是我们熟悉的“中国力量”。

就算关税再高,他们依然能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

从“国货”到“伪国货”离不开资本运作

食用油是每个家庭必不可少的日常所需。

金龙鱼更是食用油的龙头老大。

很多消费者都是冲着金龙鱼是“老国货”才买的。

多少人知道,这个“国民油”背后,其实是美国的ADM公司。

(图源百度百科)

金龙鱼的母公司益海嘉里看似是新加坡的公司。

其实ADM才是其背后的最大老板。

这就像是你一直在喝的一瓶水,明明标签上写着“国产”,但它背后早就换了主人。

哈尔滨啤酒曾经可是中国的“骄傲”。

(图源百度百科)

哈尔滨啤酒听着就像东北当地的土特产。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它的名字都代表着中国啤酒的实力。

哈尔滨啤酒的背后掌舵人已变成了全球最大的啤酒集团,百威英博。

我们曾经钟爱的国货,悄无声息地变成了“外国货”。

再说说双汇,这个火腿肠的品牌是多少中国人的回忆,几乎成了国民品牌的象征。

双汇不仅在中国的火腿肠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它在中国的猪肉市场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双汇将美国的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收购。

这个收购不仅改变了双汇的股东结构,还改变了它的命运。

这个本身就是中国的品牌,很多人误以为外国企业将双汇收购了。

(图源百度百科)

还有我们日常经常用的洗发水。

海飞丝、飘柔、潘婷,舒肤佳香皂、佳洁士牙膏等等都是实打实的“美国货”。

他们都属于宝洁,一个总部在美国辛辛那提的老牌跨国公司。

他们的产品如今已经在中国的各大城市里扎根,且为了适应中国市场做了不少调整,从根源上讲,这仍然是一个外资品牌。

官网上明确写着“美国公司”,生产线遍布中国,员工是中国人,产品也是中国人用得最多的品牌之一。

这些“国货”的背后,背后的却是美国资本的影子。

这些“伪国货”背后,资本控制市场

像宝洁和双汇这样被外国资本控制的“伪国货”品牌,背后都在上演着一场资本运作的博弈。

这些品牌表面上可能是中国制造,甚至广告上标榜自己是“本土化”的品牌,但实际上它们的核心利益早已被外资控制。

无论是宝洁还是双汇,最大的受益者都是那些外国资本巨头,我们这些普通消费者往往只能为这些品牌买单。

这些品牌在中国的本土化做得非常成功。

他们不仅在产品上进行改良,迎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在广告和营销上也不断与中国的文化结合他们早已融入了我们日常生活,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部分。

中美经济“相辅相成”

中国在成熟芯片领域的竞争力已形成“结构性优势”。

美国多次通过各种技术封锁手段,限制中国企业在芯片领域的发展。

美国通过对中国芯片的加征关税,试图削弱中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许多科技企业依赖的芯片,三分之二都来自中国。

这一数据反映了中美经济的深度依存,表面上看似美国掌控着高端芯片的技术和市场,实际上却也深陷于依赖中国的困境。

中国的芯片产业,虽然在数量上已取得一定突破。

面对美国封锁的压力,国内仍需付出更多努力,尤其是在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方面,才能逐步实现高端芯片的自主生产。

医疗设备领域也存在类似的困境。

中国虽然能够生产大部分医疗设备,但核心零部件、先进算法和高精尖技术仍被国际巨头掌控。

美国企业凭借先进的技术和强大的品牌效应,将技术溢价转化为巨大的市场份额。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看似“卡脖子”的领域,中国并非束手无策。

过去十年,华为、大疆等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技术创新以及全球化战略,成功打破了技术封锁的局限,逐渐崭露头角。

华为在5G通信领域的突破、大疆在无人机技术上的领先,都标志着中国企业不仅能制造中低端产品,更有能力挑战全球高端市场。

尽管目前国产替代还面临着巨大的市场惯性和消费者偏见,但中国制造的崛起已不再是空谈。

中国经济的逐步崛起,不仅仅体现在数量上,质量上的进步同样引人注目。

尤其是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中国已经走在了世界前沿。

美国资本的“双重游戏”与“伪国货”的崛起

这场看似激烈的中美经济博弈,背后却是一场更加微妙的“资本游戏”。


一方面,美国政府不断提高关税,施加经济压力。

另一方面,美资企业却在中国市场展开了更为深刻的渗透。

美国公司通过收购和控股,成功将一大批“本土品牌”转变成了它们的“代理人”。

这些“伪国货”,借着“中国制造”的标签,依旧在中国市场大肆盈利。

美国商界代表甚至发声,要求扩大在华投资,反对关税政策。

美国资本通过这种方式,在中国市场的“围猎”已进入深水区。

尤其在食品、日化、啤酒等行业,这些美资品牌甚至可以用最本土化的方式,继续在中国赚取高额利润。

这也就是为什么每年都看到关于中美关税的新消息,却从未见过这些美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的真正“受伤”。

新浪财经2025-04-11美国挥舞关税大棒,中国芯片产业链底气有多强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7

标签:国货   关税   中国   中美   中国市场   美国   芯片   啤酒   多年   资本   人大   品牌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