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魏冯 吴枫 文/图 发自北京
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前的广场上,五星红旗迎风猎猎。纪念馆的灰白建筑在夏日阳光下格外肃穆。这座全国唯一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大型综合性纪念馆,自1987年7月7日建成开放。川观新闻记者来到这里,通过浸透历史风霜的建筑或遗迹,感受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一座馆,承载悲壮与荣光
7月7日,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仪式暨《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开幕式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从7月8日起,这场展览将向公众敞开大门,并作为基本陈列长期展出。1.22万平方米的展厅里,1525张照片、3237件文物将共同搭建起时光隧道。
展览以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为主题,分为八个部分,更特别设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深切缅怀抗战英烈” 专区,以表示对抗战英烈的缅怀和崇敬,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工作人员介绍,本次展览运用多种现代展陈手段,将珍贵文物、档案文献、历史影像、艺术品、历史场景等立体呈现给观众。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注重将1931—1945年14年的抗战历史贯通呈现,全面展示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的雄壮史诗;二是注重突出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着力展现中国共产党捍卫民族独立最坚定,维护民族利益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最勇敢;三是注重凸显中国抗战的东方主战场地位,着力展现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重大贡献;四是注重讲好抗战故事,深挖细节,以物证史,多维度展示伟大抗战历史和伟大抗战精神。
据悉,本次展览通过新解密档案、新征集文物等反映抗战英雄、烈士的家国情怀和精神伟力。7月8日,川观新闻记者也将带着各位网友,看看中央档案馆保存的赵一曼档案。这位原名李坤泰的女英雄,是四川宜宾人。
一堵墙,弹痕里的 “七七” 回响
从纪念馆出来,步行百米便是宛平城。城墙斑驳,砖石上深浅不一的坑洼在阳光下格外刺眼 —— 这是 “七七事变” 时侵华日军炮弹与枪弹留下的痕迹。
记者看到,即便历经修缮,最大的几个炮弹坑仍有一米宽,边缘的砖石向内凹陷,仿佛还留着当年爆炸的冲击波。
7月7日的宛平城墙上,风掠过耳畔,像极了历史的低语。
在川观新闻记者驻足的30多分钟里,每隔几分钟,就有骑车路过的市民刹车驻足,举起手机拍摄弹痕。有人放大镜头,手指轻轻点着屏幕上的枪眼;有人拍完后沉默伫立,望向卢沟桥的方向。沉默里的重量,胜过千言万语。
一片园,雕塑群里的精神传承
7日下午,记者在宛平城南侧,看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2000年7月建成的这座园子里,38尊柱形铜铸雕塑静静矗立,每尊直径2米、高4.3米、重6吨。最醒目的是中央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由巨大的花岗岩和压碎的侵略者战争机器残骸铸铜雕塑组成,象征着正义必胜、一切侵略者必将失败。
离开雕塑园时,有母亲带着孩子指着雕塑说:“你们现在小,不知道以前的事。和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孩子望着妈妈,眼里的认真,让 “传承” 二字有了注脚。
更新时间:2025-07-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