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爱干净”,其实害惨娃!很多家长都在做

不少家长会给娃掏耳朵

觉得越掏越干净

真是这样吗?

医生郑重提醒:

娃的耳朵千万别乱掏!

掏耳朵的“爽感”

来自遍布耳朵的神经末梢

当你用掏耳勺和棉签触碰摩擦时

会产生强烈的酥麻和满足感



但不正确的掏耳习惯

会给孩子带来诸多健康风险:


01

易损伤鼓膜,导致听力下降

婴幼儿、儿童的鼓膜薄如蝉翼,掏耳朵时无论是孩子憋不住突然动了一下,还是家长手滑,都极易刺穿薄薄的鼓膜,造成永久性听力损伤。


02

大头棉签是“伤耳利器”,避雷!

孩子的耳道小且浅,普通的大头棉签很容易把耳屎推入耳朵深处,长期积累就可能形成耵聍栓塞,引发耳痛、耳胀、听力下降等问题,也可能导致炎症。


03

卫生没注意,感染找上门

给孩子掏耳朵时,如果家长手部或工具不干净,很容易将病菌带入耳内,可能造成外耳道疼痛、流脓(急性外耳道炎)等。如果掏耳工具是多人共用的,还可能有交叉感染的风险。

注意:掏耳朵等于自毁保护屏障!耳道本身具有自洁功能,借助日常的咀嚼、张口等下颌运动,耳屎会自动、缓慢地排出,根本不需要特意去掏。


一般来说,耳屎只存在于耳道外部1/3,通常会自己掉落出来。家长可以清理的只有能直接看到的这一小部分区域。



有些孩子耳屎特别多,渐渐结成硬块、阻塞外耳道,形成“耵聍栓塞”,这种情况下,家长要及时带娃去正规医院耳鼻喉科就诊

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这样保护娃的小耳朵:


日常清洁,仅限于外部

孩子洗澡后,家长先洗净双手,再用湿润的软毛巾轻轻擦拭孩子的耳廓和外耳道口即可,保持这些地方的干燥和清洁。


以身作则,管住手

如果自己想掏耳朵,尽量避开孩子,在安静、不被打扰的环境里独自进行,避免孩子模仿。


做好安全教育

告诉孩子耳朵很娇贵,不能把小珠子、豆子等任何东西塞进耳朵里,也不要自己乱掏。


留心异常,及时就诊

如果孩子出现以下情况,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处理:


不会说话的小宝宝:

● 一直揪或揉耳朵,不停地摇头

● 对柔和的声音没有反应

● 从耳朵里掉出不同寻常量的耳屎团


会表达不舒服的大孩子:

● 感觉耳朵堵堵的,不通

● 耳朵痛、耳鸣等

● 突然一边或两边耳朵听不清,一会又恢复,循环反复

● 注意力不集中,需要反复多次呼叫或更响的声音才能听到

特别提醒

如果您家孩子属于油性耵聍(俗称“油耳朵”),耳屎不易自行排出,容易形成栓塞,要避免自行处理,定期请耳鼻喉科医生处理。

来源:健康湖北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1

标签:育儿   干净   家长   耳朵   耳屎   孩子   耵聍   外耳道   鼓膜   栓塞   棉签   听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