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亲戚前来投靠和珅,和珅:帮我晒银子去!半个月后亲戚就没影了

#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妍妍

编辑|妍妍

《——【·前言·】——》

老话说:“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清朝乾隆年间,一个名叫和珅的少年,从无人问津的街头乞丐,摇身一变成为手握重权的朝廷大员。

穷亲戚听说和珅富可敌国,便前来投靠。和珅一脸淡定地说:“帮我晒晒银子去!”结果,半个月后,穷亲戚竟然突然消失了。到底发生了什么?和珅究竟为何如此“冷酷”?

悲惨童年

和珅自幼命途多舛。三岁那年,母亲为生下弟弟和琳时难产去世。

年幼的和珅对母亲的记忆仅存于一张模糊的脸庞和几件贴身衣物。

父亲钮祜禄·常保对这对兄弟疼爱有加,但生活很是艰难。家中勉强维持着体面,靠着父亲微薄的三等轻车都尉俸禄度日。

钮祜禄·常保后来娶了继母,却没给两兄弟带来温暖。

继母偏心自己的孩子,对和珅兄弟常常冷眼相待,有时连基本的吃穿都要克扣

九岁那年的冬天,父亲突发重病,很快就撒手人寰。失去唯一依靠的和珅兄弟陷入绝境。家中老管家尽力照顾两个孩子,但年事已高,无力改变局面。

继母更是露出真面目,将兄弟俩赶出家门。走投无路之下,和珅想起了父亲生前提到的本家亲戚。

他带着弟弟找到这些亲戚,却只换来冷漠的拒绝:"你父亲已故,我们没有义务养活你们。"

被亲戚拒绝后,和珅带着弟弟只能流落街头。白天,他四处乞讨或做些杂活;晚上,兄弟俩挤在城郊的破庙里,相互取暖度过漫长黑夜。

这段经历让和珅懂得一个残酷的道理: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恩惠,亲情也经不起贫穷的考验。

转机到来

在和珅十二岁那年命运出现转机。

作为正红旗子弟,和珅有资格进入咸安宫学堂学习。这是八旗子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和珅改变命运的第一步。

进入学堂后,和珅很认真地学习。他天资聪颖,过目不忘,很快就掌握了经史子集的基本内容。

老师们对这个勤奋好学又机敏过人的孩子格外关注,常常给予额外指导。和珅也没有辜负老师期望,学业成绩名列前茅。

除了正统学问,和珅还密切观察周围人的举止言谈,学习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处。

早年的苦难经历让他比同龄人更早熟,也更懂得察言观色、投其所好的重要性。他能准确捕捉上位者的喜好,并据此调整自己的言行,这种能力日后成为他平步青云的关键。

学堂生活相对安稳,和珅也把弟弟和琳接到身边照顾。兄弟俩相依为命,和珅将自己的学习心得都教给弟弟,希望他日后也能有所成就。

二十岁那年,和珅参加科举考试,怀揣着通过功名改变命运的希望。他夜以继日地准备,对自己充满信心。然而,考试结果却令他大失所望——落榜了

面对失败,和珅没有一蹶不振。他冷静分析形势,意识到科举之路漫长而不确定。与其在这条路上继续挣扎,不如寻找其他出路。

他决定放弃科举,转而利用自己的旗人身份,继承父亲的祖传职位——三等轻车都尉,从基层官职做起。

乾隆帝的宠臣之路

和珅担任三等轻车都尉后,因为做事认真负责,加上善于察言观色的能力,很快被上级注意。

在一次皇帝出巡的护卫任务中,他的表现引起了乾隆皇帝的注意。乾隆喜欢这个聪明伶俐、办事利落的年轻人,便将他召入宫中担任三等侍卫。

进宫后,和珅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和过人的记忆力,很快摸清了各方势力的关系网络。他处事圆滑,从不正面冲突,却能在适当时机表现自己。

和珅最擅长的就是揣摩乾隆的心思。乾隆是个喜欢才华和新奇事物的皇帝,和珅便刻意在文学艺术上下功夫,时常能在乾隆面前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见解,令皇帝赞叹不已。

一次,乾隆对一首古诗有了新的理解,身边大臣都不敢提出不同意见。和珅却大胆提出另一种解读,并引经据典地论证。

乾隆虽初时不悦,但听完和珅的分析后,不仅没有责怪他,反而对他更加赏识。和珅敢于在适当时机表达不同意见的勇气,让乾隆感到新鲜和尊重。

乾隆对和珅越来越信任,不到十年时间,和珅从一个普通侍卫升至军机处大臣,成为朝中最有权势的人物之一。

他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经手众多重要决策,权力不断扩大。

和珅深知权力的重要性,也懂得如何利用权力为自己谋取利益。

他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庞大的利益网络,与商人勾结,通过垄断盐铁等重要行业,收受贿赂,暗中积累了惊人的财富。

“晒银子”妙计

当和珅平步青云,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那些曾经对他不理不睬的亲戚突然想起了这门"亲戚关系"。

他们纷纷上门,称呼亲热,目的无非是想沾和珅的光。

面对这些突然冒出来的"亲戚",和珅表面上客气有加,心里却冷笑不已。

他没有忘记当年流落街头时,这些所谓的亲人是如何冷眼相待。但以他的身份地位,不便直接拒绝这些人,更不能表现得刻薄寡恩,有损自己在朝中的形象。

和珅经过深思熟虑,想出了一个既能打发亲戚,又不失体面的妙计——"晒银子"

一天,几位远房亲戚又来府上拜访。和珅早有准备,吩咐管家刘全在府中庭院里摆放了数十个大木盆,每个木盆里都装满了闪闪发光的银两。

亲戚们看到这一幕,眼睛都直了:"大人家中怎么把银子都拿出来晒太阳?"

和珅笑着解释:"这银子放在库房里时间久了,容易生霉变质。定期拿出来晒晒,可以保持银子的光泽和价值。我府上每月都要这样做一次,已成惯例。"

亲戚们听完又惊又羡,暗自盘算着和珅到底有多少财富。

就在他们心猿意马之际,和珅故意被人叫走处理"紧急公务",临行前客气地说:"这些银两都是南方来的,水分有点大,你们去帮我晒晒吧?”

和珅离开后,亲戚们在银山面前按捺不住,偷偷拿了约莫一千两白银。他们本以为在这么多银子中取走一小部分不会被发现,却不知这正中和珅下怀。

第二天,管家刘全如和珅预先安排的那样,装作惊慌失措地报告:"大人,昨日晒的银两少了约一千两!"和珅故作震怒:"必是府中有贼,即刻彻查!若查出是谁,定斩不饶!"

那几位亲戚闻言吓得魂飞魄散,连夜卷铺盖逃走了,再也不敢登门造访。

和珅用一千两银子的代价,巧妙地解决了这些烦人的亲戚,在外人看来还保持了宽厚仁慈的形象。

和珅的辉煌与隐忧

乾隆中期,和珅的权势达到顶峰。他同时担任军机大臣、内务府大臣、工部尚书等多个重要职务,几乎垄断了朝廷大部分实权部门。

和珅在利用权力敛财方面表现出惊人的才能。他通过垄断、勒索、受贿等多种手段,攫取了巨额财富。据说他的家产甚至超过了当时清朝国库的总额,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贪官"

和珅府邸奢华无比,园林建筑可与皇家园林媲美。

他收藏了大量珍贵字画、玉器、瓷器等古董,其中不少是从民间搜刮而来。每天进出他府邸的达官显贵络绎不绝,都是来送礼或求办事的。

权力和财富的双重积累让和珅变得越发自信,甚至有些目中无人。

他开始逐渐忽视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人,甚至对一些老友也渐渐疏远。曾经的苦难经历给他带来的警醒,逐渐被权力的傲慢所取代。

虽然表面上风光无限,和珅内心却始终有一丝隐忧。

他深知自己的地位完全依赖于乾隆的宠信,一旦失去皇帝的庇护,他积累的一切都可能化为乌有。

这种不安全感驱使他不断地积累更多财富,仿佛只有金银才能给他带来安全感。

和珅也试图通过拉拢嘉庆太子来为自己未来做打算。他明白乾隆年事已高,新皇即位后自己的处境将变得危险。

但他高估了自己的影响力,也低估了新君铲除异己的决心。和珅最终还是没能逃脱贪腐的下场,被嘉庆帝处死,家产充公。

《——【·结语·】——》

和珅那个用"晒银子"巧妙处理亲戚关系的手段,更是道出了"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的古训价值。

人生如戏,富贵也好,贫贱也罢,真正经得起考验的,永远是那颗初心不改的灵魂。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资料来源:《清史稿·和珅传》、《乾隆朝实录》、北京故宫博物院清代宫廷档案研究所编《和珅案清宫档案汇编》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8

标签:银子   亲戚   乾隆   都尉   继母   大臣   权力   父亲   兄弟   财富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