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球资本市场炸了锅。连投资界传奇人物都开始动作频频。吉姆·罗杰斯,这位和巴菲特、索罗斯齐名的金融大鳄,正在大规模撤离美股。与此同时,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的2025年二季度报告也让人瞠目结舌:净利润暴跌59%,而且巴菲特已连续11个季度在卖出股票,回笼现金高达2.4万亿美元!
这些举动告诉我们一个信号——美股这颗“巨无霸”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动荡。要知道,上一次巴菲特的收益率跑输纳斯达克,是2000年科网泡沫前夕。那时,接下来的崩盘直接改写了全球资本市场格局。2025年,17年牛市还能继续吗?
更让人纠结的是,如果美股大幅震荡,港股和A股将何去何从?尤其是A股目前站在3600点的风口浪尖,是突围持续攀升,还是迎来回调暴跌?这是所有投资者和财经观察家绕不开的话题。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聊——美股四次大跌,A股表现如何?今后走势又该如何预判?
让时间倒回至2000年以来,美股经历了四次显著下跌:
总结下来,美股大跌时,A股有两次选择跟跌,两次走出独立行情。单看数据,好像没什么确定的规律。但这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经济逻辑。
说到底,A股两个关键因素决定了是否跟跌:
相反,2000年及2020年,A股都因此前涨幅有限,更接近“稳健牛市”状态,抗跌能力增强。尤其2020年,A股刚从疫情低谷回升,市场震荡调整还在健康区间。
简而言之,判断美股大跌时A股是否跟跌,关键看两点:此前涨幅和是否遭遇巨大外部经济冲击。
说回到现在,A股处于3600点附近,距离2007年或2015年高点还差远,但涨幅已经超30%,这不是小数字。且过去半年,A股震荡不小,市场逐渐消化不确定因素。相比2007年疯狂泡沫,当前相对理性,风险有所缓解。
那么,放眼未来:
综上,即使美股掀起波澜,A股的跌幅可能较为温和,甚至有望借资金回流和内需提振“主动反弹”。
对比A股,港股的外资参与度更高,受全球股市避险情绪波及更明显。若全球资本市场震荡加剧,资金可能“撤侨”离开港股,表现可能更脆弱。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港股外资净流出金额较2024年同期增长30%。这无疑加重了港股短期下跌风险。
这两位投资泰斗的动作,给市场投资者敲响了警钟——不要太贴心!牛市狂欢或将结束,泡沫必将破裂。
明确一点,美股或有大震荡,但世界资本市场从未静止。A股目前的3600点,不是随时崩盘的倒计时,也不是过山车的顶峰,而像是蓄势待发的“弹簧”。
投资者应该谨慎识别风险,但不必恐慌。掌握市场内在逻辑,关注政策动向和全球经济大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那么,你怎么看这波“美股恐慌”?A股能否站稳3600点甚至突破新高?港股是否最先承受冬寒?欢迎留言畅谈,我们一起“扒”市场大内幕,聊透财经风云!
你怎么看巴菲特和罗杰斯的这波动作?美股真的要大崩盘,还是只是阶段性调整?A股有没有顶住呢?留言告诉我你的观点,别忘了分享给关注财经的老铁们!
更新时间:2025-08-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