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传奇又复杂的故事
说到邵逸夫,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香港电影和TVB的大佬,还有他那些遍布全国的“逸夫楼”。但他的人生远不止这些光鲜亮丽的成就。90岁再婚,107岁去世,留下238亿港元的遗产,四个子女却不继承,还传出“拒送殡”的说法——这事儿听起来就够劲爆的。
邵逸夫这个人是谁
邵逸夫,1907年11月19日生在浙江宁波,原名叫邵仁楞,家里排行老六。他老爸邵玉轩是个纺织商人,在上海混得不错,算是个有钱人家。邵逸夫小时候在上海YMCA学校念书,英语说得溜得很,这对他后来闯荡国际市场帮了大忙。1925年,他大哥邵仁杰在上海搞了个天一影片公司,专门拍电影,邵逸夫就跟着入了行,干起了电影发行的活儿。1927年,他又跟三哥邵仁枚跑去新加坡,打算在东南亚搞电影生意。那时候那地方竞争可激烈了,文化差异也大,但他们硬是咬牙坚持下来,慢慢建起了个电影院连锁网络。到1939年,邵氏兄弟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这些地方已经有了139家电影院,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不过好景不长,二战来了,日本占领东南亚,邵氏的生意差点全砸了。他们把一部分钱藏起来,躲过了日本人的抢夺,战后再把生意捡起来。1957年,邵逸夫到了香港,开了邵氏兄弟电影公司,主攻华语电影。他在清水湾建了个“电影城”,里头有15个摄影棚,1300个员工,一口气拍了1000多部电影,像《独臂刀》《五指拳》这样的武侠片,不光在亚洲火,连老外都看得津津有味,功夫片热潮就是这么起来的。1967年,他又跟利孝和、祁德尊几个大佬一块儿弄了TVB,香港第一家商业电视台。TVB后来成了香港电视界的扛把子,拍了《上海滩》《射雕英雄传》这些经典剧,还捧红了周润发、刘德华一大堆明星。
邵逸夫不光会赚钱,还特别舍得花钱做慈善。从1985年开始,他通过邵逸夫基金会往中国大陆和香港的教育、医疗领域砸了47.5亿港元,建了6013个项目,全国31个省市都能看到他的影子。大学里那些“逸夫楼”,基本都是他捐的。2002年,他还搞了个邵逸夫奖,奖励天文学、生命科学、数学这些领域的牛人,奖金100万美元一份,被叫作“东方诺贝尔奖”,影响力杠杠的。
个人生活方面,邵逸夫1937年跟黄美珍结婚。黄美珍是个南洋富商的女儿,家里有钱有势,对邵氏生意帮了不少忙。他们生了四个孩子:俩儿子邵维铭、邵维钟,俩女儿邵素雯、邵素云。黄美珍1987年去世,之后邵逸夫一个人过了十年。1997年,他90岁那年,跟方逸华在拉斯维加斯结了婚。方逸华原来是个夜总会歌手,1952年就认识邵逸夫了,后来进了TVB,2000年还当上了副主席,管事儿能力很强。邵逸夫这人挺有意思,喜欢开劳斯莱斯,天天练气功,最爱看《憨豆先生》。他拿过不少荣誉,1974年英国女王给了他CBE勋衔,1977年封了爵士,1998年香港特区政府给了他大紫荆勋章。
邵逸夫这一生,事业做得大,慈善也做得响,个人生活更是话题不断。从宁波小城走出来,到成为香港娱乐圈的传奇,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耐。不过,他晚年的选择和去世后的安排,才是接下来要讲的重头戏。
90岁再婚、107岁去世、遗产和子女的事儿
1997年5月6日,邵逸夫90岁了,跑去拉斯维加斯跟方逸华结了婚。方逸华那年62岁,比邵逸夫小28岁。她早年在邵氏戏院的夜总会唱歌,跟邵逸夫认识快半个世纪了。黄美珍去世后,方逸华慢慢成了邵逸夫身边最重要的人,不光是生活上的伴侣,在生意上也是顶梁柱。她在TVB干得风生水起,管人管事一把手。邵逸夫90岁再婚这事儿,外界议论纷纷。有人觉得他老当益壮,追求幸福挺好;但也有人嘀咕,这么大年纪了再婚,对原来的四个孩子来说,多少有点尴尬。
快进到2014年1月7日,邵逸夫107岁,在香港清水湾大厦家里安安静静走了。那天早上,他在家里的床上,旁边有医护人员陪着,走得很平静。他的遗体先送到联合医院,后来转到北角的香港殡仪馆。1月10日,家里人在殡仪馆办了个私人葬礼,然后把遗体送到柴湾角林逊火葬场火化。葬礼上,邵维铭和邵维钟两个儿子都去了,邵维钟看起来身体不太好,走路得让人扶着。方逸华也去了,低调得很。香港好多大人物,像前特首董建华、曾荫权,都来送行。
再说遗产,邵逸夫留下了238亿港元的家产,包括TVB的股份、房地产还有其他投资。这笔钱可不是小数目,但他的四个孩子——邵维铭、邵维钟、邵素雯、邵素云——都没直接拿。为什么呢?因为邵逸夫早就把大部分钱放进了邵氏基金会和邵逸夫慈善信托基金。2008年,他想卖掉TVB 26%的股份,值86亿港元,最后被陈国强几个买走了。据说1997年他就立了遗嘱,打算把资产都转成慈善基金,不让家里人为了钱打得头破血流。四个孩子跟他的关系不算近,尤其是方逸华在TVB地位越来越高后,邵维铭和邵维钟1981年就退出了董事局,搬去新加坡过日子了。遗产这事儿,孩子们没闹也没争,估计是尊重老爸的决定。
至于“拒送殡”这说法,其实有点夸张。资料里清楚写着,邵维铭和邵维钟都去了葬礼,没证据说他们拒绝送老爸最后一程。可能外界传言是觉得他们跟邵逸夫关系淡,加上遗产没分到手里,才有了这种说法。不过真相是,邵逸夫早就安排好了一切,遗产主要是给慈善,孩子们的态度也没啥好挑的。
这一段故事,核心就是邵逸夫晚年的两个大决定:90岁再婚和遗产去向。90岁再婚是个人选择,遗产给慈善是他的格局。这两件事儿,多少也影响了他跟孩子们的关系,但具体咋回事儿,外人只能猜个大概。
邵逸夫走了之后咋样了
邵逸夫去世后,他的遗产没乱套,全都按他生前的想法走。邵氏基金会和邵逸夫慈善信托基金接手了这238亿港元,继续干他最看重的事儿——资助教育、医疗和文化。基金会每年拿出不少钱,修学校、买医院设备、支持文化活动,全国各地都能看到成果。邵逸夫奖也没停,每年照常发,100万美元的奖金,奖励那些在科学领域有大突破的人。这奖到现在还是很有分量,说明邵逸夫的影响没随着他走就没了。
四个孩子呢?他们没拿遗产,也没啥大动静。邵维铭和邵维钟早就在新加坡定居,过着低调的生活。邵素雯和邵素云更少露面,外界对她们的消息几乎没有。有传言说他们跟邵逸夫关系不好,尤其是方逸华上位后,家里气氛变了。但也没啥硬证据证明他们跟老爸彻底翻脸。孩子们的选择可能是觉得,邵逸夫把钱给慈善是他的心愿,他们没必要跳出来反对。毕竟,这么多年过去,他们自己也有自己的生活,不靠这笔钱也能过得下去。
社会上对邵逸夫这事儿看法不一。有人觉得他是个大善人,把钱留给社会而不是家里,太有远见了;也有人说他重事业轻家庭,四个孩子没分到钱,多少有点冷血。香港娱乐圈的人提起他,大多是敬佩,觉得他一手打造了TVB这个帝国,还不忘回报社会。普通老百姓呢,可能更关心那些“逸夫楼”带来的实惠,毕竟这些东西真真切切帮到了很多人。
方逸华在邵逸夫走后也没闲着,继续管着TVB,直到2017年11月22日,她85岁去世。她去世后,TVB的控制权彻底变了样,但那是后话了。邵逸夫留下的东西,不光是钱,还有他在电影、电视、慈善上的印记。这些东西比遗产本身更有分量,也更耐人寻味。
总的来说,邵逸夫走了,他的故事却没完。遗产的事儿定了,孩子们的日子照过,社会对他的评价也没停。这老头儿活了107年,做的事儿够多,留下的争议也不少,但你不得不承认,他这一辈子真挺牛的。
90岁再婚,107岁去世,238亿遗产给慈善,四个孩子不继承,还传“拒送殡”——邵逸夫的故事够精彩吧?他这一生是大手笔事业和大手笔慈善的结合,但家庭那块儿好像总有点说不清。你觉得他把钱全给社会不给孩子是对是错?四个孩子到底咋想的?欢迎留言聊聊你的看法,咱们一块儿唠唠这个传奇老头儿的传奇人生!
更新时间:2025-04-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